
撰文/梁斌
2003年4月下旬,正当人们为战胜“非典”努力时,在长江边上的南通市,中央电视台为庆祝国际劳动节举办了一场“我们工人有力量”大型文艺晚会。这场晚会是在一艘建造完毕,即将下水的大船甲板上举行的。选择这艘船的甲板作为一场大型晚会的舞台,一是因为甲板有3个足球场大;二是因为这艘船是中国自己建造,自己拥有的超级油轮。
这艘庞然大物静静地停靠在码头上,她坐入水中的下半部是暗红色,露出水面的上半部是悦目的天蓝色,微微翘起的船艏两边用白色漆着醒目的船名“COSCBRIGHT LAKE”(远明湖),崭新的船身泛着青春的光彩,迎着轻轻吹来的长江春风,她似一位穿好了新嫁衣的少女,光彩照人的等待着走进新的生活。
前来参加晚会的人们自船边乘舷边的电梯扶遥而上,几分钟后就站在了宽敞明亮的驾驶台上。超级油轮长333米,宽60米,装满货物后吃水21米。满载时可装载33万吨原油,也就是200万桶,按当时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计算,货物总值6000万美金,该船造价7500万美金。如果船上17个大舱都装满油,以海上全速15节运行,她每天需要消耗90吨柴油。全船船体部分先分为三段在陆地车间造好,而后上船台总装, 3个月总装完毕后下水,再进行内部装修和进行各种性能测试,总建造时间需要1年。
宽敞的前甲板上只有3组油管道铺设在甲板中线上,分别为驳进驳出货物和灭火系统管线。右边甲板上那个用白漆漆出的圆形是直升机起降区。位于船桥最高处的驾驶台视野宽广,有220度的环型窗户,驾驶操纵全部使用电脑操作系统,装备有最先进的GPS导航和通讯系统,不论是靠泊还是海上航行,只要轻按电钮就可以完成各种操作。机器是2265千瓦的主机,平时不用工程师们值班看守,有任何故障都会自动报警,并报出故障所在;33万吨的货物装卸时也全部是电脑操作,装卸流量都由主控制室远距离操作。
2003年4月28号,26位船员将她开出去进行试航时,长江自南通到长江口锚地的航道全部封航,长江北航道的浮筒也暂时移开,航行在这段航道上的各国轮船必须停下来等她通过。6艘万匹马力的拖轮前后护航,唯她独行。等她从中东满载原油回国经过马六甲海峡时,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海上安全管制当局通知过往的船舶为她让路,因为她是超级油轮。
人们一说万吨远洋轮就认为是大船了。实际上,中国自己建造经营的大型船队中远洋油轮分为三个等级:吃水在14米以下的为小油轮,一般载货在3万吨~10万吨,多用来在国内和近洋航行;吃水在4米~17米的叫SUIMAX。载货在20万吨以下,用于过苏伊士运河的越洋航行;载重25万吨以上的的就是超级油轮了。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人建造了第一批超级油轮。那时,中国远洋海员们是驾驶着旧船航行在大洋上。每当中国船在大海上与超级油轮相遇时,一座价值几千万美元的钢铁海上岛屿展现给中国海员。别国的船长就像挽着一位青春美貌的姑娘潇洒走过,而我们则像搀扶着暮年的老者跚跚而行。从那时起,中国远洋海员们就有一个梦:一个拥有世界最大的海运船队梦。
从造船业的角度说,能不能建造30万吨超大型油轮是衡量一个造船厂以及一个国家造船能力的标尺。20世纪90年代,超级油轮的设计与建造几乎全部被日本、韩国所垄断。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自己拥有的超级油轮是2002年下水的。这标志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世界少数有能力建造超级油轮国家行列中,打破了过去在国际超级油轮造船市场中由日本、韩国一统天下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