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航海 字号:
哥伦布的香料迷途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3 14:15  | 文章来源: 香颂

文/思源

1503年7月7日,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航行到牙买加,这是他的第三次出航。他照例写了一封航行通信,信中说:“当我发现印度群岛的时候,我说它们是世界上最富庶的领地,我谈及那里的金子、珠宝、钻石以及香料,连同它们的贸易和市场。因为这一切都没有马上出现,我遂成了人们嘲骂的对象。”

在今天,我们确知哥伦布所认为的那个“新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旧的世界;他认为自己去了一趟印度群岛,但实际上他遭遇的是一个美洲。他真的带回了金子、鹦鹉以及六名他所认为的“印度人”,后来我们知道那不是印度人而是现在已经绝种的加勒比人。他还带回了桂皮,这种香料的魅力压倒了其他所有的战利品,人们用怀疑的目光盯着那棵桂皮树枝,诸多疑问萦绕在人们心头:那个看起来很像桂皮的树枝,闻起来十分呛鼻,有点胡椒的味道,或者说是生姜的味道;更可疑的是,这种被称为“桂皮”的东西在运输的途中居然变质了,而我们知道,香料应该具备十分强大的“防腐”能力。

早在几千年前,肉桂、豆蔻、姜以及胡椒这些我们今天常见的香料就已经被东方人所熟悉。从远古时代开始,阿拉伯南部地区已经成为乳香、没药和其他芳香树脂及其树胶的运营中心。为了勾起人们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垄断香料的贸易市场阻挡其他竞争对手的出现,阿拉伯商人巧妙地掩饰着香料的来源并且讲述诸多离奇的故事神化这些普通的调料。比如,肉桂生长在浅水湖泊中,有长着巨大翅膀的动物看守;或者这些肉桂会出现在深谷地带,如果你想要采摘它们则必须躲过数万条毒蛇的巨牙,看来如果不是一个勇士或者一个智者你就很难获得这些香料。后来,幡然醒悟的欧洲人说:“编造所有这些故事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哄抬香料的价格。” 公元10世纪的时候,威尼斯商人从埃及人那里买下来自印度尼西亚、中国、锡兰(斯里兰卡)和印度的香料,然后转卖到欧洲其他各国,从中牟取暴利。此后的几百年中,欧洲人对东方的香料着了迷。香料成了销路广、利润高的商品。17世纪初期,从香料群岛采购一船香料,只需3000英镑左右,而卖到英国市场上价值就成为了36000多英镑。香料贸易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了摆脱威尼斯商人的垄断,许多欧洲国家大兴造船业,开辟新的航路,争先恐后地到亚洲掠夺香料。抢在最前面的要算是葡萄牙人。他们绕过非洲的好望角,最先从马鲁古群岛运回香料。对于葡萄牙人来说,发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既是东西交通史上的创举,又是其后一百年辉煌霸权的开端。1511年,葡萄牙人控制了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随后在班达群岛建立了香料贸易基地。1512年,葡萄牙人霸占马鲁古群岛。之后,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接踵而至。经过激烈争夺,到17世纪时,马鲁古群岛落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手里。直到二次大战结束,马鲁古群岛才摆脱殖民统治,成为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为了打破这种垄断,下定决心的欧洲人在15世纪最后的1/3时间里修造船舶并且鼓励一些冒险家到海外创业,更为重要的一项使命是可以寻找到一条通往香料生产国的便捷之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载着一船人们满载的香料梦想上路了。

1   2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