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海战 字号:
宝刀不老的英国海军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3 13:19  | 文章来源: 香颂

英国拥有的海岸线长达17000千米,出于政治、经济、历史和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皇家海军自1546年创建以来,一直被看作是国家武装力量中最主要的军种,也是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英国海军曾以压倒优势的水面舰艇力量在世界三大洋上所向披靡,为英国成为殖民地大于本土150倍的大英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二战以后,原气大伤的英国日渐空虚,英国海军开始走下坡路。然而,时至今日,英国海军虽早已成为一支区域性海军,但就其规模与战斗力而言,仍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第三大海军。 随着冷战的结束,英国海军也开始调整其整体战略,其海军则在1990年7月宣布“应变缩编计划”(Options For Change),随后在每年一度的国防白皮书中针对不断变化的政治军事需求和不尽人意的经济状况对海军的作战方针、舰队规模和发展重点逐步加以改进和调整,为建设21世纪的现代化海军绘制了一幅更为现实合理的发展蓝图。经过了5年的防务削减和结构调整之后,1995年,英国提出了稳定国防计划和经费预算的发展要求。作为对1994年“前线第一”战略方针的补充,1995~1999年每年一度的“国防白皮书”都指出,在当今世界的很多地区,由于资源、种族、宗教、经济等原因而引起的不稳定因素很可能导致小规模冲突或战争,这就使作为北约东大西洋司令部主要力量的英国海军在欧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担负更多的“防止和解决冲突、维持和平以及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为此,海军要继续保持战略核威慑力量,提高前线的作战能力,以便在“保持足以应付高烈度冲突的兵力结构”的同时,能“随时准备适应制止低烈度冲突的各种行动。”尽管英国面临着诸多经济困难,但英国政府仍宣称,为使英国海军在东大西洋和北约海峡海域的海上防卫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维持一支装备有现代化武器、搜索侦察设备和飞机的灵活机动的强大海军力量。这支力量不仅要在盟国地区活动,还要在盟国以外的地区展开全球性活动,以保护本国和盟国的利益,同时为联合国和北约的维和行动做出贡献。具体归纳起来,英国海军主要有下面三项任务。(一)保障英国及其属地安全的国家任务(二)对英国及其盟国构成严重威胁时进行反击的同盟任务(三)致力于“国际和平与稳定”的更为广泛的任务。

英国海军一贯奉行以独立自主为主,引进、联合和自研相结合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方针。尽管英国的科技水平比较先进,但舰船武备的发展始终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为此,英国海军制定了一系列与本国经济相适应的具体政策,走出了一条较有特点的发展之路。

重视舰船科研与生产建设

英国是一个岛国,海上交通是其经济命脉。为确保海上交通安全,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性能先进的各种舰艇及武备。因此,尽管英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经济拮据的状况,但却一直保持着相当数量的潜艇和水面舰艇,并设法扶植、发展和保存舰船科研力量与生产力量。在发展独立的海基核威慑力量的过程中,由于受财力等因素的制约,在开始阶段虽然不得不严重依赖美国,但却始终不放弃国外引进和自行研制相结合的方针,注意发挥本国技术优势,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以求在国内形成一支规模适当、技术力量雄厚的科研队伍,为最终独立自主地研究发展武器装备打下基础。例如,1986年,英国自行研制出了“三叉戟”核潜艇的PWR-2反应堆样堆,该反应堆比FWR-1型功率大一倍,噪声低、抗冲击力强,由于该设备不含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向英国转让的技术,因而最终摆脱了美国对英国使用和出售这种潜艇反应堆技术的限制。

集中力量发展重点装备

由于经济实力有限,英国发展武器装备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全面兼顾、齐头并进。它所采取的方针是在一个时期集中力量、突出重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为此,英国为了集中财力突出发展弹道导弹核潜艇等重点装备,将早已酝酿的航母和大型两栖战舰计划拖到其弹道导弹核潜艇计划完结之后才放到重点考虑的位置上,作为新世纪之初的重点项目。尽管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的造价高达10亿多美元,但英国为了重点加强战略核威慑力量,仍坚持建造完毕4艘配备“三叉戟”D5导弹的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先锋”级。

重视平战结合,调动军外力量

英国在建造民船时,提出要能改装成军舰的要求,以便战时能迅速将其改装成所需的军用舰只,马岛海战中英国曾成功地将集装箱货船改装成两栖登陆舰,就是实行这一政策的结果。为了充分发挥工业部门的优势,英国采取压缩军内的研究与发展项目的做法。对于舰船武备的研究与发展,尽量让工业部门承担。例如,鱼雷的研究发展工作在1977年时由海军部水下武器研究所承担,而现在已改为由工业部门承担。

走联合研制的发展道路

英国积极推行国际合作,以提高舰艇及其武备研制、开发及建造的经济效益,改进产品的性能,缩短产品研制周期和便于维修。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各国军费开支紧缩、海军武备更加强调质量的前提下,现代舰艇及其武备的研制均以高技术为基础,需要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巨额投资。为了节省投资、降低成本、缩短周期,同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率先走上了联合研制的道路。

1   2   3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