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2009人民海军发展备忘录
艰难初创
“重庆”号的起义投诚事件,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国民党的党心军心遭受沉重打击,对加速我军渡江战役的胜利和组建人民海军具有重要的意义。
1949年,在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国民党军队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千米的长江沿线上仍然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国民党军队誓死守住这长江南岸的半壁江山。1949年2月25日,国名党“重庆”号巡洋舰在舰长邓兆祥的率领下毅然起义。消息传到西柏坡,正在为长江水面上的军舰费思量的毛泽东眉头舒展。
邓兆祥出身寒微,又不会钻营,故在国民政府的海军中受到冷落与排挤。“重庆”号是国民党海军中最大的一只军舰,是当时较为现代化的新型巡洋舰,排水量7500吨,满员时舰员650人,最高航速32节。它曾经是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旗舰,二次大战期间参加过击沉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等战役,共击沉轴心国的军舰20余艘,是英国海军的“功勋舰”。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对“重庆”号寄予厚望,曾经在蒋介石面前夸下海口:“即使损失了全部的舰艇、共军冲破了所有的内河防线,本人也将率‘重庆’号在长江上下继续奋战!”“重庆”号的起义投诚事件,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国民党的党心军心遭受沉重打击,对加速我军渡江战役的胜利和组建人民海军具有重要的意义。
草创维艰的人民海军大概唯一不缺乏的就是顽强的战斗精神。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响了伟大的渡江战役。国民党面临着覆灭的命运,纷纷往海上溃逃。为了追歼海上逃敌,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适时下达了组建华东军区海军的命令,并任命原华中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张爱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接到命令的张爱萍片刻不误,马上于1949年4月23日在江苏省北部泰州白马庙宣布成立了人民海军的第一支部队——华东军区海军。
1949年12月,中央军委电令:“为统一管理指挥各地人民海军及现有舰艇,调12兵团兼湖南军区司令员肖劲光同志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1949年10月,衡宝战役的炮声刚停,毛泽东就在中南海召见肖劲光。一见面,毛泽东就笑着对肖劲光说:“仗快打完了,军队建设不敢松呀。叫你来,今天特地先给你打个招呼。想请你去做海军司令呀!”肖劲光毫无思想准备:“主席,我是个‘旱鸭子’根本不懂海军,哪里当得了海军司令?” 毛泽东笑了笑,说:“我就是看上了你这个‘旱鸭子’嘞!”
肖劲光是四野资深的指挥员之一,学识渊博,曾经两次赴苏联学习多年,懂俄语,这对组建初期大部分需要依赖苏联技术援助的人民海军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海军建设初期,各项工作千头万绪,肖劲光同志不为事务性工作所缠绕。他站得高,看得远,在处理好大量日常工作的同时,首先团结好海军领导班子人员,致力于抓好建军方针等关系到海军建设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自近代以来,中国18000千米的海岸线一直处于“有海无防”的状态。建设初期的人民海军首要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从陆军调集兵力大概是无奈却是最为实际的考虑,于是,第三野战军、苏北军区海防纵队、三十军和三十五军的直属队、第四野战军等部队的部分懂技术以及稍微接触过海洋的陆军人员被迅速调往白马庙。此外,部分起义的原国民党海军人员也被动员加入人民海军。为了鼓励原国民党海军官兵加入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关多次召开欢迎大会。张爱萍曾在1950年初的一次欢迎大会上满腔热情地说:“这样的欢迎会,今后我们还要继续不断地开下去,一直开到台湾去!”
在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之初,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多次狂言:“共产党要建立海军,‘乃是痴人说梦’。”桂永清的狂妄态度是有原因的,解决了人的问题的人民海军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在当时的海军官兵中,从陆军转过去的人大多没有什么技术,文化程度又低,但是却有极高的思想觉悟和热情;原国民党海军人员,有技术,懂海洋,但在心理状态上难免会摇摆不定。最为严峻的问题是,有了人,没有舰艇,也不能成其为海军。舰艇怎么来?自己造已然不现实,四个渠道构成了最初我人民海军的“家底”:起义投诚的;缴获敌军的;从上海招商局调来的;从香港买来的。这些舰艇最显著的特点是:旧,大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造的;小,大都是几十吨、几百吨的小型舰艇;破,真正能动的没有几艘。草创维艰的人民海军大概唯一不缺乏的就是顽强的战斗精神,就是靠着这种精神,我人民海军开始了辉煌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