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中多金属结核分布
太平洋中的8个多金属结核富集区:克拉里昂-克里帕顿(CC区)、中太平洋、威克-内克、夏威夷、加利福尼亚、南太平洋、米纳德、德雷克水道-斯科舍海。
克拉里昂-克立帕顿区,也称CC区,位于东北太平洋海盆的克拉里昂-克立伯顿断裂带之间,水深多在2700~5500米之间,从东至西延伸有5400千米,面积约1206万平方千米,为太平洋中多金属结核资源的主要分布区。目前已在联合国登记的法国、俄罗斯、日本、中国、韩国、海金联深海“采矿先驱投资者”国家的申请矿区和由美国四大财团申请的矿区都汇集在太平洋CC区,这里是最具有开采价值的“前景”区。据美国地质调查所估计,富集在这里的镍和铜的总品位大于1.8%的地区的面积达250万平方千米。
中太平洋区,北起马尔库斯-内克岛,东至莱恩群岛,西南以菲尼克斯岛和托克劳群岛为界。此区域内以海山和海底丘陵地形为特征,东部区水深4800~5200米,西部区水深5600米,结核形态和分布变化都很大。
威克-内克区位于马尔库斯-内克海底火山脊区内,地形崎岖不平,多金属结核呈不规则状分布,在浊流沉积物覆盖的海底平原上很少发现结核,它们主要富集在海丘的近顶部位、上部斜坡或海丘之间。马尔库斯-内克海脊的南段,地形呈微波状起伏,是最有希望的结核分布区。
夏威夷区多金属结核分布范围与火山构造成因的夏威夷火山海岭区一致。区内海底地形崎岖不平。夏威夷周围的海底沉积物由火山质、钙质和粘土质组成,沉积层厚度不大,钴含量高。
加里福尼亚区东临东太平洋海隆,北、西北以克拉里昂断裂带为界,此区域内海底地形崎岖,水深3700米。西部区以含沸石的深海红粘土和火山碎屑混合沉积为主,东部区为深海-半深海含钙质和硅质沉积,海岸区分布陆源火山沉积和陆源生物沉积。
南太平洋区是南半球最大的多金属结核分布区,包括阿莫土群岛、社会群岛、莱恩群岛和库克群岛周围海域,海底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沉积物为水成成因,以红粘土分布最广。多金属结核最大丰度可达40~70千克/平方米,结核丰度与地形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但是与金属品位呈负相关。中部区结核直径多在3~4厘米之间,边缘区则增大到6~8厘米。北部区位于马希尼基与莱恩海隆之间的彭林海盆是多金属结核富集区。
米纳德区位于南太平洋海盆的东南部,呈北西向延伸达2000余千米。北区为富铁型结核,南区分布富锰型结核,部分海区结核覆盖率高达60%。到目前为止,东部区的智利海盆已发现结核富集。
德雷克-斯科舍区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分界的德雷克-斯科舍海,北界与冰山区大体一致。多金属结核主要分布在斯科舍深海区、德雷克海峡的海丘和陆坡上。此外,别林斯高晋洼地和秘鲁海盆也是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分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