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气候变化 字号:
纵无旱情,亦有水荒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2 19:39  | 文章来源: 香颂

然而,不幸的是,大多数的灌溉系统都是相对低效的,水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世界范围内的评估表明,大约有60%的灌溉水在没有浇灌到农作物之前就因为蒸发或者下渗而损失掉了。而实际上,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除了灌溉技术落后以外,农民对灌溉用水的花费也是很低的,因此,他们并没有节约和保护水源的积极性。而且,政府对农业用水资源的救助性补助也使农民不认为水资源得来不易。在美国,政府每年对农业水资源方面的资助达到20亿~25亿美元。从全球范围来看,政府救助行为助长了某些组织低价出卖灌溉用水,因此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在干旱的突尼斯,农民对灌溉水只支付供水花费的17/1的水价,这么低的价格和高额的政府资助促成了灌溉水的低效使用,也不利于推广类似滴灌技术的节水灌溉方法。

水污染使本地或者区域的水短缺问题更加严重,其突出表现就是可供应水量的大量减少。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湖泊和河流的污染状况非常严重,水体的质量甚至都无法满足工业的使用。墨西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国只有9条河流的水源适合人类饮用,地下水被严重污染,其水传输设施也破败不堪,导致有2/5的水源渗漏,剩余的一半又被蒸发掉。在20年前,苏联中亚细亚地区的咸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盐水海,现在那里到处都是零碎的、有毒的、一堆堆的盐砾。澳大利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其雪河的引水导致了大规模的盐碱化,很多支流变得既不适合灌溉,也不适合饮用。此外,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水污染而造成的霍乱传播导致拉丁美洲每年上万人的死亡。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每年全球被污染的水量与被消费的水量持平。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尤其在非洲,很多人每天需要步行到很远的地方去打水,而所打的水也往往是被污染的。

全球性的水短缺不仅包括地表水,也包括地下水。亚洲有超过10亿的人口、美洲有约1.5亿人依靠地下水的井水或者泉水生活。目前,人类每年抽取约6000亿~7000亿立方米的地下水,约占全球地下水可开采总量的20%。大多数地下水来自浅层含水层,并且属于地球水循环的一部分,能时刻得到补充和更新,但也有一些是所谓的“化石水”(没有得到补充和循环的远古水),这些水一般来自深层地下,与自然常规的水循环隔离。

过量开采地下水会显著降低与之相连的河水或者湖水的水位。而受到污染的地下水,例如含有硝酸盐、杀虫剂和工业化学物质的水体也常常侵犯相邻的淡水生态系统。尽管过度开采和严重污染的地下水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大问题,但是,世界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数量和污染的趋势还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将水从低价值转移到较高价值使用的做法已经开始了,尤其是那些能够将他们手中的水使用权转让给其他独立实体的人。”

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是缓解未来水资源短缺和避免将来水生态受到破坏的关键。短期而言,更加有效地使用水能够极大地扩展水资源的可获得程度,这一断言对于农业尤其正确。经验表明,滴灌系统通常可以节约30%~70%的灌溉用水,而同时增加灌溉庄稼的产量的20%~90%。在过去的20年,全球使用滴灌的地区增加了50倍还多,尽管如此,这个面积也只占地球可耕种土地的1%。不过,高效用水技术本身并不能解决未来的水危机。为了使水资源能够得到更加经济和有效的使用,有必要对水资源进行再分配。这意味着有可能将水资源从农业或者工业或者商业中抽出,而用于居民生活。例如,在中国,据估计,同样的水用于工业的经济效益是用于农业的70多倍。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将水从低价值转移到较高价值使用的做法已经开始了,尤其是那些能够将他们手中的水使用权转让给其他独立实体的人。印度南部的农民就是这样做的:他们把耕种的农田荒废掉并且出售出去,而耕地中的地下水正好是一些缺水工业或者用户所需要的,这样,这些农民就通过转变地下水的使用方式而得到了额外的收入。这种水市场的运作机制在澳大利亚的西部地区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水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更加有效的一个重要的关键就是:必须解除对水资源的一些补助性保护,使水价能够真实地反映水量供应上的花费。智利的水价格改革减少了灌溉用水量的22%~26%,并且节约了4亿美元,这些钱又可以用于新的水供应设施的建设。在印度尼西亚,水价的上涨降低了居民用水量的30%。然而,有效的水价格,尤其是灌溉用水的价格依然是低收入国家关心的问题,因为农业依然是这些国家的经济支撑。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淡水总资源虽位居世界第6,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121位。全国669个城市,有400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缺水量达60亿吨。农村居民生活和农业也严重缺水,目前农村居民有4300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供水不足,每年平均干旱面积达4亿亩,缺水300亿立方米。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将减少到1760立方米,缺水将约达400亿至500亿立方米,同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农田灌溉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我国在农田灌溉上又存在着严重浪费的问题,利用率很低,因此采取有效的节水喷灌和滴灌方法势在必行。在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的重复利用率仅达30%,远低于发达国家75%~85%的水平;另外,研究表明,一部分农业用水转变为工业用水的做法也是很好的。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调整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也可以在必要地区实行定额配水——对于水资源特别紧张的地区,无论农业、工业、居民用水,均应实行定额配水制度,将用水指标落实到单位和个人,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利用价格杠杆,定额内用水按平价收费,超额用水部分收取高价,浪费用水要给予处罚,以培养人们节约用水的习惯。此外,据水利部门监测,在全国的1200多条河流中,有850多条受到污染,不少水资源被迫弃用。再加上我国的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每年表土流失量约50亿吨,不少农药、化肥随表土流入江河造成污染。因此,通过法律途径制止严重的污染行为也至关重要。

      1   2   3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