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气候变化 字号:
监测和预警,一个都不能少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2 19:38  | 文章来源: 香颂

我国地处西北太平洋西岸,是一个以大陆为主的国家,但同时又拥有大片的海域和漫长的海岸线,大陆岸线蜿蜒长达18000千米。虽然生活于内陆的居民很难体会到海洋以及海洋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但是频发的各种海洋灾害从来就没有停止将“厄运之手”伸向沿海居民。在我国,使海洋灾害问题显得格外突出的各种原因中,最主要的是约有70%以上的大城市、一半以上的人口和近60%的国民经济都集中在最易遭受海洋灾害袭击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这就势必造成每当海洋灾害发生,就会导致比较严重后果的局面。而且,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我国自然灾害总损失中占有很大比例,且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据统计自80年代以来,海洋灾害经济损失年均增长率为30%。海洋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组建专门的海洋环境预报部门,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建立起由海洋站网、海洋资料浮标网、海洋断面监测、船舶和平台辅助观测、沿岸雷达站、航空遥感飞机、海洋卫星、气象卫星等多种遥感系统组成的海洋环境及灾害监测网。

1965年,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组建(前身为国家海洋局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总台),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我国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灾害预警报的发布,预报海区的范围包括中国周边海域与世界各大洋海域,专门为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管理、国防建设等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预报中心的海洋预报产品以国家海洋预报台的名义,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向社会和公众公开发布。1966年10月1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正式开始发布我国海区天气预报。

目前,该中心发布的海洋环境和海洋灾害预报警报主要包括:海浪预报、风暴潮预警报、海啸预警报、海冰预报、海温预报、厄尔尼诺、赤潮预测、海水浴场海洋环境预报、极地与大洋科考航线海洋环境预报、海流预报、溢油预报、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预报等。

20世纪80年代,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研究人员利用国际上采取的台风暴潮数值方法中的诺模图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中国海区的计算登陆台风引起最大增水的诺模图和表。20世纪90年代,预报中心与上海防汛信息中心合作,采用美国最新台风风暴潮模式,建立了适合上海及其邻近海域的风暴潮漫滩预报模式,成功模拟计算出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增水过程;建立了在全球定位系统支持下的风暴潮漫滩数值预报模式;还建立了东海的风暴潮同化预报模式和渤海温带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提高了我国温带风暴潮数值预报的准确度。此外,人工神经网络法、非线性回归法、“厄尔尼诺”方法等国际上较先进的风暴潮预报技术方法在我国的风暴潮预报研究中均得到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风暴潮、赤潮、灾害性海浪、海冰等主要海洋灾害的监视、监测、调查研究、分析预报及警报技术系统的建设方面都做了许多工作,并建立了“一个网络三个系统(海洋监测监视网络、海洋管理系统、海洋资料服务系统和海洋环境预报系统)”。通过几乎遍布沿海省(区、市)的海洋环境预报台站,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近海到远海、多部门联合的海洋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并且海洋环境和灾害的预报预警已经被纳入法制化管理。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由全国、海区、中心海洋站(或海洋站)等三级预报、预警机构,已组建起由海洋站网、海洋资料浮标网、海洋断面监测、船舶和平台辅助观测、沿岸雷达站、航空遥感飞机、海洋卫星、气象卫星等多种遥感系统组成的海洋环境及灾害监测网,并且已经基本实现立体监视监测,真正成为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和海洋灾害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通过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及防御和减轻海洋灾害的公共宣传工作,正在努力提高全民尤其是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减灾意识和知识水平。

为了加强对海洋自然灾害灾情的监测水准,我国正在逐步加强诸多方面的能力建设

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应急管理、海洋开发等对海洋应急预警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已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目前,我国正着力发展浮标自动监视监测、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引进测视雷达、微波辐射仪等设备,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海上自动监测网络,获取连续、大面积监测的系统信息,这将是海洋环境监测的主要信息来源。其二,发展生物监视技术,这是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产生的反应信息,判断海洋污染的综合生态效应的一种新方法,也是当今污染监测的新技术。其三,发展海洋环境模式化管理系统,这是当今环境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某些领域中已接近于实用化。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各海域的水质管理数字模型。再者,改进、提高危害评价的标准和预测方法,以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大系统环境问题的研究。

在应对海洋灾害形势的紧迫需求之下,“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海洋灾害预警及应急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在2007年8月正式启动实施。项目设置4个课题,分别为“近海重大海洋灾害预警技术研究”、“海啸预警关键技术研究”、“海洋气候变异预测及全球海浪预报技术”和“海上突发事故应急预报技术”,预计于2009年9月底全部完成。

      1   2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