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必将引起海水温度的升高,海水温度的升高必然引起海平面上升和海水盐度的下降。据估算,当海平面上升1米时,中国沿海将有12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被淹,7000万人口需要内迁。
自古以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就是中国最富庶的两个地区,如今更是领跑中国经济的“火车头”。因为有广阔的平原,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因为靠海,商贾利用便捷的海上航线追逐着财富。但专家研究表明,正因为这既靠海又平坦的地形,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相对海平面逐年上升,由此带来的台风、风暴潮等对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影响也愈显突出。Cnsphoto供图
全球气候变暖必将引起海水温度的升高,海水温度的升高必然引起海平面上升和海水盐度的下降。海水的热膨胀会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盐度下降则是由于气温升高后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增多,降水量增大,从而使海水得到稀释。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深海发现了海水温度升高的现象。对印度洋深海进行的测定表明,900米深的海水温度在1962~1987年间升高了0.5℃;在南太平洋深海进行的测定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深处的海水主要来自南极附近海域的海洋表面,所以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深海水温的升高说明南极附近海洋表面水温在升高。测定结果表明,印度洋海平面在1962~1987年间升高了3.5厘米;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北太平洋和南大洋高纬地区的降水增加了很多。
根据《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2003~2006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公报表明,最近3年来,中国海平面变化起伏加剧,全海域海平面都高于常年,其中2006年更是比常年高出71毫米。预计未来3~1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将比2006年上升9至31毫米,其中天津、上海、广东等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介于9~38毫米之间。海平面的持续上升,加重了风暴潮、海岸侵蚀、咸潮入侵等海洋灾害。公报表明,2004~2006年,中国全海域风暴潮灾害都有所加重,频度和强度都重于常年;登陆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17次台风风暴潮,均酿成重大损失;特别是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期间,适逢天文大潮期和季节性海平面最高期,沿岸多个站的潮位都超过当地历史最高水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受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影响,上海、海南等沿海地区均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海岸侵蚀,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上海市崇明东滩岸段岸滩侵蚀长度为8.14千米,最大侵蚀宽度67米;海南沿海部分岸段侵蚀严重,全省遭受侵蚀的海岸线长度已达300千米,三亚湾和亚龙湾最为严重,侵蚀速度为每年1~2米,海岸工程设施和海滨旅游区受到威胁。
海平面的上升不仅造成短期的灾难,同时严重的威胁着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6%,全国大城市有70%以上、社会总财富的60%以上集中在沿海地区。目前,海平面的上升已经威胁着辽河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华东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广西沿海平原、琼北平原、台湾沿海平原等经济带。
据国际上相关的研究结果,当海平面上升1米以上,纽约、伦敦、威尼斯、曼谷、悉尼、上海等世界级大城市将面临浸没的灾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以及印度和孟加拉间的恒河三角洲、越南和柬埔寨间的湄公河三角洲等河口三角洲地区是最大的受害者。据估算,当海平面上升1米时,中国沿海将有12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被淹,7000万人口需要内迁。
以目前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到了21世纪末,海洋的表层水将呈现酸性。尽管这一变化很细微,但它将会威胁到位于海洋食物链底层的一些重要生物,从而进一步威胁到属于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的浅层珊瑚礁。2千万年以来相对稳定的海洋化学结构将因为这些额外的二氧化碳而发生变化。
2千万年以来相对稳定的海洋化学结构将因为额外的二氧化碳而发生变化。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的珊瑚礁受到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