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水母的生活史
一只典型的水母,在它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两种形体,第一种是水螅型,其固着在海床或其他基底上,并将触手向上延伸,进行捕食及防御行为;另一种则是水母型,其飘浮在水体中并拖曳着触手到处捕食。这种水螅型和水母型在生命过程中依次出现,在生物学中称之为世代交替。
通常水母为体外受精(海月水母是一个例外,精子是由雄性个体的口排出,经由雌性个体口腔进入体内和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海水的孵育下,会慢慢发育成浮浪幼虫,幼虫经过一段浮游生活后,会下沉附着在海底底质上,变成很小的喇叭状的水螅体,其具有基盘及触手,发育一段时间后会以自身横裂成两半,每部分会各自发育为横裂体。当横裂体长大后,会脱离水螅母体,在海中上下翻转成为独立的碟状体,并开始其自由的浮游生活,并慢慢成长为水母体。而性成熟之后的的水母在完成了传递后代的使命之后,就会逐渐失去活力,融化在大海中。
如何保持不死之身
灯塔水母似乎摆脱了生死命运的束缚。它们是如何拥有这一神奇能力的呢?原来它们依靠的是一种叫做转分化的能力。所谓转分化就是指,生物体内一种类型的已分化细胞转变成为另外一种分化细胞。其实细胞的转分化在水母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科学家在受伤的水母体内看到,在器官修复过程中,水母横纹肌细胞经转分化可形成神经细胞、平滑肌细胞、上皮细胞,甚至可形成刺细胞,也就是说,一般水母可以在身体有限的部位进行细胞的转分化。但是,灯塔水母将这种能力无限放大,在完成生殖之后,灯塔水母即作为一个整体开始进行转分化。
科学家对饲养的4000只灯塔水母进行观察,揭秘了它整个再生的过程。首先,水母的胶纸伞会发生一次外翻,水母的中胶层和触角会逐渐被机体消化吸收;之后,外翻的水母会把伞的底部粘附到水底,同时会分泌出一个围鞘将自己包裹起来。如果水温和营养适宜,两天之后,新生水母的水螅型就能明显用肉眼区分了。而这株水螅会产生新的浮浪幼虫,浮浪幼虫在水中继续发育,就会成为新的灯塔水母。
长生之路在何方
人们越发惧怕生老病死,越发向往长生不老。在高新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在人类基因组排序工作不断突破的今天,灯塔水母长生不老的生长机制自然而然地吸引了科学家以及普通大众的关注。但遗憾的是,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灯塔水母这种通过转分化从而返老还童的机制是无法应用在延长人类寿命上的。一个平均体重在75千克的成年人,体内的细胞就能达到600000亿个,而这些细胞大都已经高度分化,在正常情况下是无法进行转分化的,因此,灯塔水母的“特长”并不是开启人类长生之门的金钥匙。
难道人类真的不能长生吗?答案也许并非如此。
“我敢打赌,现在还活着的人中,肯定会有不少人能活到1000岁!”英国剑桥大学基因学家奥布里•德格雷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断言。他宣称已经破解了人类老化的公式,分析出导致人类老化的7个因子,如果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学和纳米技术对这7个因子成功进行干预,就可以停止老化过程,从而令人类的寿命延长到不敢想象的地步。他甚至在预言,2100年以后出生的未来人类有望活到500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