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碳循环 字号:
流动的物质,无止的循环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2 17:19  | 文章来源: 香颂

人类需要更多的碳吸收池

如何进行自我拯救?人类首先想到的是改造植物。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发现,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沐浴”在含高浓度二氧化碳的空气中的植物生长得飞快。以此类推,在现实世界中,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积累,植物的生长将越来越快,碳进入它们的主干、枝叶、根部,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累积速度将减缓。在这种情况下,热带雨林就会像一块吸收能力巨大的二氧化碳海绵。事实上,这个愿景太美好,以至于根本无法实现。科学家发现,被二氧化碳“唤醒”的植物只是疯长一阵子,大约两年后,它们的生长速度便回到了原来的水平。同时,要更多地利用碳,还需要为植物补充氮和其他营养成分。消耗碳往往意味着同时消耗其他重要的东西。专家表示,陆地上的碳吸收池已不太可能继续扩大。随着幼年植物的逐渐成熟,这个碳吸收池将最终饱和。巴卡拉说:“我们估计碳吸收池100年后便不会再发挥作用。你不能指望它继续扩大,它可不是从天而降的‘吗哪’(《圣经》中的天降食物)。”

从事森林研究的科学家还提出了另一种可能的方法:通过定期砍伐、使森林变稀疏的方法让森林“青春常驻”。年轻的植物总是长势喜人,对二氧化碳的胃口也大。这个方法可以让植物长期吸收二氧化碳,同时人类每年或每十年就可以得到一批木材,用来造纸、建房子、做家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同时,人类开始考虑制造自己的碳吸收池,科学家们积极地设想了许多方法。20世纪80年代,约翰·马丁提议,通过促进海洋中小型植物(浮游植物)的生长来吸收二氧化碳。与陆上植物的一片繁荣相比,海洋中的植物显得有气没力——那是因为它们缺铁。马丁针对全球变暖提出了“Geritol方案”(Geritol是一种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营养补充剂)——派出船队在海面上撒下铁化合物。在实验中,倾倒入海水的铁硫化物确实促进了浮游植物的大量生长——海藻绵延数十里,从人造卫星上都能看到。但在现实中,马丁的提议仿佛一个玩笑。大量的浮游生物死亡后,还未沉入海底便开始腐败,此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滋养了新一代植物的生长,使它们不必再从大气中获取碳。这样一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不会有明显的减少。大自然很节俭,总是“就近取材”,让“施铁肥”方案没了用武之地。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有人提议,将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压缩后,送到海底。在3000米以下的深海,压强足够大,二氧化碳可以维持液态。但是环境学者提醒说,把如此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在海底会轻微增加深海海水的酸度,危及一些海洋生物的生存。2003年,科学家准备在夏威夷附近海域进行测试,在遭到强烈的反对后只好作罢。对此,美国加州的蒙特瑞海湾水族馆研究所(MBARI)的彼得·布鲁尔颇不以为然。他认为现在就把这种方法排除还嫌太早。既然大气中日益增多的二氧化碳无论如何都会使海水酸化,而将二氧化碳送至海底可以减缓酸化过程,为什么要这么快就否定这项提议?

近年来人类发现,深海蕴藏着含有高浓度甲烷的气水合物,它已被科学家们认为是21世纪的巨大潜在能源,有望最终代替传统的化石能源。目前,专家提出的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技术,均需引入二氧化碳。如此既可消耗二氧化碳,又可获得甲烷资源,可谓“一箭双雕”。但是,甲烷作为另一种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等质量二氧化碳的20倍。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若释放到大气中,将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的影响。不过,虽然“以二氧化碳置换甲烷”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依然不失为一个契机。

总之,计策很多,但实行起来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也许寻找新能源是更好的方法。自然已尽了全力,人类已没有太多的时间。

      1   2   3   4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