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具有如此丰富的营养成分以外,比起河鲜来说,海鲜也因没有人们常说的“土腥味儿”而备受人们的青睐;还有,当近海海水污染状况还远不及内陆河流的时候,吃海鲜可以说是相对让人放心的;再者,在开始大规模海产品养殖之前,如果不是生活在海边,能够吃到鲜活的海产品,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诸此种种,海鲜早已成为老百姓聚餐、夜宴时不可缺少的品种。不过,只要是进食,吃海鲜就和其他所有食品摄入过程一样,从来就不能让人“省心”。
由于吃海鲜吃出问题的,在国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1983年和1988年的上海。在这两年中,由于人们食用未加工彻底的牡蛎,因而导致了大范围的甲型肝炎传播。前一次发病人数共有2万人,后一次发病人数多达31万人。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全世界范围内分布,我国为高发区,其发病居各型肝炎之首。
而近日,广东地区也有许多市民因生吃海鲜而感染了诺瓦克病毒的病例发生,卫生部近日发出紧急通知并印发了《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治方案(试行)》,要求加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工作,以有效防止疫情的传入和扩散,并提醒人们尽量不要生食海鲜制品,以免被诺如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属病毒,其原型株为诺瓦克病毒。诺瓦克病毒是1968年由美国科学家在美国诺瓦克地区一所学校胃肠炎爆发疫情中对病人的粪便进行检测时发现的。感染该病毒后的临床症状为:起病急骤、恶心、呕吐、腹部绞痛和头疼等不适症状,还伴有轻微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不超过48小时。
诺瓦克病毒通常寄生于牡蛎等贝类中,最近,也正是由于生食这些海鲜食品,日本爆发了2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传染性胃肠炎疫情,导致数万人感染,数人死亡。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是诺瓦克病毒感染的最主要方式。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对污染食物进行了高温处理,均能起到良好的消毒效果。所以大部分生活在北方的居民都认为,由于天气比较寒冷,秋冬季饮食中多食用火锅、炖菜等,能够有效地降低食源性爆发诺瓦克病毒感染疾病的几率。但据专家介绍,受今冬全球诺瓦克病毒流行因素的影响,北京市以轮状、诺瓦克病毒为主的感染性腹泻发病水平较去年同期将会有所上升。
而在我国南方,特别是广东、海南这些常常有生食的饮食习惯的地方,生蚝等贝壳类海鲜的生吃方法受到许多市民的青睐。一瓶啤酒,一份生蚝,是人们宵夜的“极品”。在生食的过程中,保不齐就会将诺瓦克病毒裹入腹中。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有关部门将从2007年起正式开始按照国际惯例,启动贝类产品监控和养殖海区划分计划,这意味着今后消费者将吃到经严格净化程序的贝类海鲜。据相关部门介绍,目前净化的贝类涵盖扇贝、蛏子、花蛤、文蛤、青蛤、牡蛎等十多种,具体净化指标参照国际同业标准,严格量化监控。如贝类所含大肠菌群数量,一类海区中每百克产品不超过300个,如大于6000个则划为三类海区。菌群爆发时将封闭海区,警戒解除之后方可捕捞。
的确,如人们已经认识到的那样,食用海鲜产品对健康是有多种益处的,但即便如此,如果采用不健康的食用方式,也有可能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在春节临近,饮食即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主题的时候,在吃什么样的海鲜和怎样吃才会健康和安全的问题面前,还是应该三思而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