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汤家礼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食品健康,比起吃饱肚子是首要追求的时代,现代人越发注意科学地进行饮食。许多科研、健康机构也开始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世,以指导人们健康地吃、吃得健康。对于吃海鲜来说,研究人员早就发现,像牡蛎、对虾、海螺之类,都含有特别丰富的矿物盐(镁、磷、钠、铜、铁)、蛋白质和维生素B、C。科学家还发现,生活在海边的人出现睡眠障碍的几率要比生活在内陆地区的人低近40%,这似乎与海产品的摄入关系密切。
而且,在脂肪营养方面,不同品种的鱼,其脂肪含量具有很大差异。根据鱼体内所含脂肪的多寡,一般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低脂肪鱼,鱼体肌肉颜色很浅(白色,只有少量深色肌),仅在腹部长有少量深色肌肉,如海水鱼中的鳕鱼、大黄鱼等,它们都含脂肪很少,每100克含脂肪仅1%以下;另一类是高脂肪的鱼,长有较多深色肌肉(红或暗色),如海水鱼中的鲥鱼、马鲛鱼、鲱鱼等,含脂肪达17%~19%。淡水鱼含脂肪高者远远低于海水鱼,如鲤鱼、青鱼等,其脂肪含量在5%左右。
一般鱼类体内的甘油三酯都具有较长的碳链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用后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率达95%左右。海水鱼类的脂肪中含多不饱和脂肪酸高达70%~80%。多不饱和脂肪酸又叫多烯酸,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双键越多,不饱和程度越高,营养价值也就越高。随着科学的发展,某些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作用在逐渐被认识,特别是以廿二碳六烯酸、廿碳五烯酸和一般植物油中的亚油酸(常与亚麻酸共存)等,目前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末,科学家偶然发现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几乎不患心脑血管疾病,亚洲的日本人发病率也较低,而欧洲和美国人的发病率最高。究其原因,发现饮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纽特人具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食谱——生鱼和海豹肉,而日本人也多食海产品,特别是生食海鲜。而这些食物中就含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最有效物质不饱和脂肪酸。
除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外,海水鱼还富含碘,每千克海鱼含碘500~1000微克。鱼肝及鱼肠中富含维生素A,特别是海水鱼的肝脏。人们日常用的维生素A丸及鱼肝油等,就多是由鳕鱼肝为主的海水鱼肝脏中提取浓缩制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