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污染 字号:
北极核污染治理:任重道远(上)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2 16:59  | 文章来源: 香颂

东西方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大国核设施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个敏感而又持久的后果——核污染。北极,一度被人们视为远离喧嚣、纯净圣洁的“净土”,也被核污染的阴霾笼罩。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将退役潜艇核反应堆、核燃料以及其他放射性核废料倾倒至北冰洋的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撰文/蒋帅 郭培清

复杂的核污染来源。

根据挪威核辐射保护研究所1998年的报告显示,北冰洋核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1952年—1980年间,各国在大气中进行核武器试验所产生的核废料下沉灰;1952年至今欧洲国家核设施所排放的核废料;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以及俄罗斯经由奥博河叶尼塞河输送到北冰洋的核废料。此外还包括北冰洋周边国家在海底抛弃的固态及液态核废料。

前苏联、美国及一些国家所进行的大气层核试验已经成为北极放射性物质最大的来源。前苏联几乎所有的核试验都在北极地区进行,尤其是在新地岛群岛。从1955年9月至1990年10月,前苏联在该地区共进行132次核试验,其中除了87次大气层核试验外,还包括42次地下核试验及3次水下核试验。现有的数据表明,核试验大爆炸大都发生在1千米的高度;地下核试验虽然不会使放射性物质直接排放到大气层中,但是,俄罗斯的科学家们通过对新地岛的核试验场的监察发现,有25次核试验释放出了带有放射性的惰性气体,这些气体已进入到大气层中;3次水下核试验在新地岛南端巴伦支海边缘进行。最近对巴伦支海域的沉积物的测量报告显示,其放射性沉积物的浓度很高。

欧洲地区的核工厂是北极地区放射性污染物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放射性污染物从欧洲中心地带经爱尔兰海和苏格兰周围的海岸扩散到北海,然后经挪威沿岸暖流进入北极海域。挪威洋流的一支向东流入巴伦支海,另一支与西斯匹次卑尔根暖流交汇通过弗拉姆海峡进入南森海盆。根据各种研究,英国塞拉菲尔德工厂约22%的Cs-137排入巴伦支海,并进入北极盆地。通过观测得出,Cs-137可以在大约5年~6年的时间内从塞拉菲尔德到达巴伦支海,并最终到达喀拉海。而法国坎拉哈格工厂排放的放射性物质只需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可到达上述地区。除了Cs-137和Sr-90以外,放射性物质钚也应当关注。尽管塞拉菲尔德工厂限制钚排放进爱尔兰海,但是在北海抽样中可以很容易检测出有小部分钚以高氧化态的形式存在。通过对钚同位素的分析表明,事实上钚已经从塞拉菲尔德扩散至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迄今为止,我们仍然无法对这些放射性物质进行量化。

1   2   3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