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培清
IPY 2007/2008一共有多少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哪些学科?这些问题是关注这场科学“奥林匹克大会”的人希望了解的。截至2007年1月,共有228个项目获国际极地年计划办公室批准,并正在进行之中。它们是从各国提交的1199个意向研究项目中遴选的。
与前三次国际极地年相比较,本次国际极地年不仅表现在规模大、历时久,更体现在浓厚的人文色彩方面。在这228个执行项目中,人文社科类(以下简称人文)有62个,比例高达27%,同前几届极地年无人文类项目的设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人文类项目涉及教育学、社会人类学、环境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语言文学、旅游、考古等很多分支,形成IPY 2007/2008项目中蔚为壮观的人文阵营。这次人文特色之浓厚,从出版“南极诗选集”就可窥见一斑。
然而,即便是人文项目,学科跨度也很广,难以分清到底应属于哪一个人文学科。科普教育是人文类项目中的大类,初步估算有21项,占人文类项目总数约33%。科普教育项目何以受到如此青睐?这同本次活动的主旨有关。联合委员会发布的框架计划书把吸引公众、教育工作者以及青少年的参与列为此次活动的主旨之一。联合委员会希望通过系列活动,促进年轻一代极地研究人员、学生、公众以及决策者的广泛参与,培养新一代的极地科学工作者。因此每个项目细节描述中都必须回答这样的问题:“该活动怎样有助于培养下一代极地科学家、后期保障人员等?”,“该活动普及教育、进行宣传和开展大众沟通的举措如何体现在基本文件中?”,每个介绍都在“活动主要目标”中一致认可“教育、宣传及沟通”。可以说,科普教育几乎是本次国际极地年的核心内容之一。
“费尔韦尔角:科学、教育与气候变异文化”项目(费尔韦尔角项目)是由英国艺术家戴维·巴克兰2001年提出来的。该项目强调艺术、科学、教育等学科间的合作,用艺术的声音、科学的专业性、教育的传播来共同探讨和呼吁如何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该项目计划派出三支赴北极的考察队,20多个艺术家与科学家将一起乘破冰船到达北冰洋高纬度地区,同时将有12名来自德国、加拿大和英国的学生参与。该计划是国际极地年期间对于世界气候变化最著名的艺术反响。
“冰的故事:国际极地年教育资源”项目关注的范围覆盖两极。这一项目是由美国学者米勒和海格登发起的,旨在给大众一个特殊的体验极地科学活动的机会。项目通过当代最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把极地科学调查的全过程展示在人们面前,以增强他们的临场感和科学亲近感,激发年轻一代从事极地科研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