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极地 字号:
IPY 2007/2008的政治经济与历史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2 14:55  | 文章来源: 香颂

第100号项目——极地科考站和国际极地年史:文化、遗产与管理。极地科考站是从1882年以来历届国际极地年最突出和最明确的实物象征物之一。科考站意味着实验室、仪器、天文台,还意味着主权权利,甚至领土宣示等政治含义。它同科学探险一起,二者与极地研究密不可分,构成了极地活动的主要内涵。科考站的建设和布设,寓意着一国的政治、外交和经济图谋。但科考站本身与外交、地缘政治冲突与合作的关系,在极地研究中长期被忽视。它们的历史也是国际极地年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330号项目又称为追寻富兰克林之路:基于因纽特口授史学基础的新探险。约翰·富兰克林是英国著名的北极探险家,1845年5月19日,富兰克林率两艘船共129名船员,出征北极,寻找通往东方的道路,但一去便无影无踪。关于富兰克林的消失至今仍是北极探险之谜。因为凭借着丰富的北极探险经验、携带的丰富给养以及当时属于比较先进的装备,这次遇难是难以想象的。从1981年科学界就对遇难原因进行了研究,2001年美国和加拿大的地理考古学界曾试图寻找船队沉船,但都无结果。借此次国际极地年机会,该项目计划重走富兰克林的探险之路,利用水下搜索技术、雷达技术、红外技术、声纳技术等,根据因纽特人代代相传的口述信息,寻找当年的失踪的“恐怖号”和“黑暗号”船只。

不要让人与北极熊和谐相处的情景变成博物馆里的图片资料

第338号项目——北极探索:西北航道开通百年庆典。300多年以来,人类一直在探索经过北极地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道,屡遭失败。1903—1906年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乘“格约亚号”首次完成“西北航线”全程航行,这事件在北极航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极地年的这项活动由25名艺术家组织,由东向西穿越加拿大北部,目的是通过宣传推动人们对北极地区的广泛理解,在爱斯基摩艺术家与其他地方的艺术家之间建立起联系。实际上这项庆祝活动早在2006年春天即已开始,艺术家们沿着当年阿蒙森等人的路线,沿途临摹风景、人物、气候,记录途径事件和所想,这是活动的第一阶段。在第二阶段,他们将到美国、加拿大和挪威等国巡回展出他们的作品,同时宣传爱斯基摩文化。

本次国际极地年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于自身发展道路的反思。立足于理工学科的工业文明的快速迈进,既使人类得到极大实惠,也使得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代价,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国际社会贫富分化正在透支着我们的未来,这种“片面发展观”已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愈益走向穷途末路,而把环境、资源以及社会均纳入战略考虑的“科学发展观”已成人类的唯一选择。只有在上述诸元素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这样的发展才富有生命力和持久力。在这种和谐关系构建的过程中,人文社会科学的魅力必将为人们欣赏。

 

      1   2   3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