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极地 字号:
IPY 2007/2008的政治经济与历史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2 14:55  | 文章来源: 香颂

2007年10月15日—18日,14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在美国阿拉斯加小城安克雷奇召开北极能源峰会,会议主要讨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如何共享北极地区的能源信息和技术问题。与会者范围比2006年1月31日提出该项目时大大增加,不仅限于北极圈的俄罗斯、挪威、加拿大、美国、冰岛、丹麦、瑞典、芬兰八国,还有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瑞士。会议由北极理事会、美国国务院和北方学会联合举行,参加者有政府决策人、政治学家、科学家以及其他公众人物,冰岛总统格利姆森参会。会议分成八个小组,就开发北极能源的人才培养、农村能源问题、北极地区的能源运输问题、能源开发与环保、基础设施对环境变化的影响、能源开发对北极地区人类的影响、能源安全以及全球安全中的北极角色等议题展开了讨论。会议结束后各小组将继续工作,预计在2008年冬或2009年初提交最终报告,在这期间,其他国家仍有参与讨论的机会。

此外,第310项目——多维安全视角中北极油气开采活动对该地区人群的影响。从上世纪70年代起,北极地区的油气开发就成为地区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全球油气价格的上涨,北极地区油气开发的步伐大大加快。环北极各国政府都纷纷制定开发计划,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社群因油气资源被卷入世界市场,对于该地区无论是个体还是社会都带来压力,影响所及包括生活方式、环境等等。从1994年开始,北极地区的有关国家即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但尚不系统。该项目旨在立足于对北极地区居民个体和群体安全观的调查,对北极能源开发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

第355号项目将分析北极对地球其他地区经济的影响。通过遍布全球的工作网络,开展数据收集和整理,聚焦北极地区和其他地区在贸易和其他经济形式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北极地区通过贸易向其他地区提供资源;气候变化导致某些资源的利用价值的提高,例如油气资源、渔业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因为气候变化,使资源易于开采,海运和军事存在的变化势必对北极地区原有的管理模式形成强大压力,因此探讨跨国界、跨领域的合作也将是该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历史

对于极地的历史关注,在IPY2007/2008中也有涉及。第10号项目就是对极地地区工业活动史的大规模考察。这一项目由国际极地文化传统委员会、人类工业文明保护国际委员会、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工业考古协会等机构组织。在极地“英雄时代”(1870—1920),西方殖民国家为了追求资源,大批涌入两极,建立了一批居住站,同时也开展科学研究。这些居住站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对于南极地区陆地环境以及北极原住民社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今天,当年建立起来的这些捕鲸站、毛皮加工站、居住点等都已经为极地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时,应该予以保护。该项目的目的是从国际视野和对比的角度,研究人类在两极的狩猎、捕鲸、开矿、科学研究和生活等各种经历,从而获得更多关于人类早期极地科考和工业活动的知识,了解人类活动对极地自然环境和土著居民的影响。这些站点的地缘政治意义也在考察范围内。该项目早在2006年即已开展档案资料的搜集,参加者依据这些档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在2007—2008年间,将开展联合实地考察。

第27号项目是从国际极地年历史看极地研究的变化趋势,主要考察政治等因素如何影响历史上的三次国际极地年,重点研究对象是1957/1958第三次国际极地年(又称国际地球物理年)。该项目将研究冷战对国际地球物理年的影响。近年来的历史研究表明,国际地球物理年不但是东西方两大集团在政治关系极度紧张时期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实例,同时也与主要参加国的国家安全目标紧密关联。冷战如何影响了科学实践?当今的政府决策者们和科学管理者们从国际地球物理年的成就和失败中可以得出什么感悟?这些对于今后的极地科研合作都有重要的启迪意义。该项活动由美国、挪威和瑞典等国的科学史研究人员组织。

      1   2   3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