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极地 字号:
见证建站“昆仑”的艰辛(上)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2 14:38  | 文章来源: 香颂

生死时刻

11月27日,一条《第25次南极考察队一辆雪地车沉入冰海 驾驶员成功脱险》的消息让国内关心南极考察的人们又捏了一把汗。在雪龙船破不动、爆破作业失败、冰钻探查过、雷达监测过的厚厚的冰面,危险的事的确发生了。

雪龙船破冰到27日的时候,距离中山站还有41千米。因为时间紧迫,考察队开始采取“好天气卸货、坏天气破冰”的策略。卸货的重点是昆仑建站物资,量最大的是燃油,最关键的是雪地车。因为雪地车太重,飞机无法吊运,需要开到中山站,再到出发集结地。

那天天气很好,因为是第一次大规模卸货,我在现场拍摄了卸货镜头后,回到屋里撰写消息稿。消息稿写完后,才点起一支烟,就听到广播里急促的喊叫吴林和船头的声音,因为太急促,也听得不清楚,幸好也没有脱厚厚的防寒服,便拿了相机冲到船头:不远处的冰面已塌陷一大块,徐霞兴刚刚从冰水中爬到冰面。我看到他试图站立起来,但随即就跪倒在了冰面,已经有人向他冲了过去,后面还有人拿了棉被也冲了过去——中山站24次越冬队站长、我国南极考察的首席机械师在驾驶雪地车的途中,不幸海冰塌陷,坠入冰海。万幸的是,他没有随下沉的车沉下去,而是从雪地车天窗逃了出来。

当意识到是沉车事故后,我也冲了下去,但雪太厚,没几步就挪不动脚步了。这一过程中,有人用相机记录下了队员们抢抬徐霞兴的过程——一拔人上去,走十来米后便累倒在雪地里,又一拔人便顶上去。到达雪龙船一层食堂门口小厅时,徐霞光已经陷入昏迷,意识模糊,脸色铁青,嘴唇发紫。队医开始抢救,大家围起来给徐霞光揉搓身体——让人感动的是,这个时候,老徐喃喃地念叨:“一辆车没了,一辆车没了。”

事后了解到的情况是:因为雪地车放在船左舷,而雪橇在船右舷,老徐是要开车去右舷拖雪橇,准备驾驶雪地车去中山站。但雪地车也就开了300米,刚刚到船头方向才150米,事情就发生了。

另外一名机械师崔鹏惠一直抱着老徐在哭。他说,驾驶雪地车的工作本来应该是他和曹建西的,“老大”是代替他去的。几天来崔鹏惠和曹建西都在忙于组装船舱里的雪地车,已精疲力竭。老徐看他们太累,就主动驾驶雪地车。考察队还特意选择了夜里11点以后,也是考虑这个时间气温最低,冰面最坚固。但还是出了事。

      1   2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