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其他生物 字号:
石首鱼——脑中有石的鱼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1 19:09  | 文章来源: 香颂

撰文/陈万青

石首鱼是鲈行目,石首鱼科鱼类的统称。

石首鱼体稍长,侧扁,口大。头骨具粘液腔,体被栉鳞。耳石很大,因而得名“石首”。鳔发达,多数石首鱼可通过鳔上肌肉的活动发出声音,鳔起到共鸣室的作用。

石首鱼是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以软体动物为食。

名字来源

唐代陆广微的《吴地记》中记载:“阖庐十年(公元前505年),东夷侵吴,吴王亲征之,入海据沙洲上,相守月余,时风涛,粮不得渡,王焚香祷之,忽见海上金色逼海而来,绕王所百匝,所司捞得鱼,食之美。三军踊跃,夷人不得一鱼,隋降吴王……鱼作金色,不知其名,见脑中有骨如白石,号为石首鱼。”这个故事不过是个传说。阖庐焚香,鱼便逼海而来,夷人却不得一鱼,可见人们对作战双方的倾向性。白石位于石首鱼的内耳中,叫做耳石,用于身体平衡。多数鱼都有耳石。其他文献中也有关于石首鱼名字起源的记述。比如,《至正四明续志》中注:“鱼首有枕坚如石,故得名。”

“鲞”与“鯼”

 石首鱼古时也称鲞,意干鱼或鱼干。明代王士性的《广志绎》中说:“此鱼俗称鲞,乃吴王所制字,食而思其美,故用‘美’头也。”宋代范成大在《吴郡志》中写道:“吴王回军,会群臣,思海中所食鱼,问所余何在。所司奏云:并曝干。吴王索之,其味美,因书下着鱼,是为鲞字。”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另一种解释:“鲞能养人,人恒想之,故字从养。罗原(《尔雅翼》的作者)云诸鱼烤干皆为鲞,其美不及石首,故独得专称。”王羲之在《杂帖五》中说:“石首鲞,食之消瓜成水。”清代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石首鱼,腌而腊之为白鲞,性即和平,与病无忌。煮食开胃,醒脾,补虚,活血,为病人、产后食养之珍。”《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时杭州城内外有上百家的鲞铺专门出售“郎君鲞、石首鲞、黄鱼鲞”等十多种鱼类。

1   2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