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向冰
这是我国第一座海上筏形石拱桥。它建在南海之滨,却被称为“洛阳桥”;它虽身处八闽大地,周围的村落却讲着“河洛语”……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与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州桥、广东广济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位于福建泉州城东13千米入海口的洛阳江上,始建于北宋年间(1053—1059),花了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耗银14000两才建成。洛阳桥原长1200米、宽5米、桥墩46座、两侧共有500个石雕扶栏、28尊石狮,兼有7亭9塔点缀其间,武士造像分立两端,桥的南北两侧种植松树700余棵。
那么,万安桥为何又叫洛阳桥呢?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越族人。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常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到闽南一带。现在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难民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经验,引导当地原住居民开垦种植。他们看到泉州山川地势很像故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万安桥因此又称洛阳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