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汉廷对周总理说:“我一辈子不离开船,不离开海洋!”
英雄船长贝汉廷
撰文/梁斌
1926年4月23日出生的贝汉廷,1949年6月毕业于上海吴淞商船学校航海系,先后在海鹰轮船公司、华南海运局、上海海运局、中捷海运公司、广州远洋运输公司、上海航道局、上海远洋运输公司船工作;1958年起从事远洋运输事业,1962年6月起任远洋船船长;197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起担任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指导船长;1979年和1981年两次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79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2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1年,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广州分公司成立,贝汉廷调到该公司工作。1962年,贝汉廷被任命为船长,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远洋船长。1964年,贝船长指挥“友谊”轮抵达阿尔巴尼亚都拉斯港,正在那里访问的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全体船员并合影留念。就在这次周总理接见时,贝汉廷对总理说:“我一辈子不离开船,不离开海洋!”文化大革命期间,贝汉廷船长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调离远洋船,到上海航道局,在挖泥船上任三副。1974年,贝汉廷回到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重返远洋船。他热爱祖国的航海事业,刻苦钻研业务,并以非凡的毅力自学了英语和法语。30多年来,他先后驾驶了15艘远洋轮船,到过40 多个国家,80多个港口。为发展祖国的远洋运输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人有人的风度,船有船的风度,国有国的风度。”这是贝汉廷船长的名言。过去的航海家风度是以顽强不饶的精神探索新的航路,追求新的地理发现,开拓新的贸易。新中国航海家的风度是“投身航海 立志报国”。贝汉廷年轻时立下誓言:“要把我最大的力量贡献给祖国的航海事业。”此后,不论是在沿海航行的小吨位船上,还是在万吨远洋轮上;不论是文革时被调离他热爱的远洋事业,还是拥有了各种荣誉称号后,贝汉廷时时刻刻都以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祖国奉献着。
1978年4月,贝汉廷船长指挥“汉川”轮抵达德国汉堡港,准备装运国内急需的成套化纤设备回天津。然而,这套设备总共44个大件,近5000立方米;其中最高4.3米,最长37.8米;外型不规则,装卸运输中不能碰、不能压;属于超长、超大的贵重货物。以“汉川”轮的情况,若想装上这批货物,无疑是要用一艘船装一船半货。德国人根本不相信中国人能一次装回这批货,他们只相信自己的船员,只相信德国式的精确与严谨的工作作风,他们断言:“这套设备任何一条船也装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