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海洋人物 字号:
正视自己放眼世界:徐继畬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7 10:53  | 文章来源: 香颂

徐继畬生于1795年12月4日,就在他诞生的前两年,乾隆皇帝拒绝了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开展中英贸易的要求,关紧了本来可以打开的大门。然而这扇大门却又不得不在半个世纪之后,在一种屈辱的情势下被迫打开。

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标志性的大事。今天,绝大多数的学者都将它作为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的分界。但在当时,中英之间的这场交战并未在整个中国社会引起冲击性的影响。调侃一点说,鸦片战争的影响在当时的中国唯一的明显变化只是造成了数量不小的一批挑夫失了业,因为茶叶和蚕丝不用再千里迢迢地从江浙和福建挑运到广州出口,而是能就近在上海、宁波、福州和厦门放洋了。

鸦片战争结束当年,徐继畬即升任福建布政使,任职4年有余,又升福建巡抚。就在这两任职务的公余之暇,他用5年时间(1843—1848)搜集资料,数易其稿,写成了十卷本的世界地理著作——《瀛环志略》。与同时代的《海国图志>相较,《瀛环志略》具备更多的优点。《海国图志》的资料是直接抄自各种有关的地理书籍,并不加以改造综合,而是原文照录,不同资料中的重复或歧异也一仍其旧。由于缺乏研究,有的资料就放错了地方,如混淆瑞士与瑞典为一国,以波斯为印度所属等等。正因为《瀛环志略》不是简单地辑录现成的文献,而是广徵博采各种文字与口头资料,加上作者的分析,所以费时费力。

《瀛环志略》溶铸了徐继畬多年的心血,一些与他有过接触的外国人的记述,似乎更能说明这一点。先后担任英国驻厦门和福州领事的阿礼国及其夫人曾经向徐继畬提供过世界地理和历史资料。据《中国丛报》披露,阿礼国夫人还专门为徐继畬绘制了一张世界地图,她把图中英国、法国和俄国所控制的地区用不同颜色区别开来。在收到这张地图以后不久,徐继畬就去信询问该图把阿富汗省略掉的原因,“到底是它与波斯合并了呢,或者已经不是一个独立国了?”显示出徐继畬对于了解世界真相的执着。1845年底至翌年初访问福州的传教士乔治•史密斯,更是吃惊于徐继畬对当时世界情势的熟悉与对世界地理的热忱:“在对世界各种各样情况的了解上,在思想的解放程度上,该省代理巡抚(指徐继畬)都远远地超过当地政府的其他任何官员。他比他的国人要进步得多。在与英国领事交往时,他提到欧洲现代史上许多著名事件,表明他对欧洲政界事务有全面的了解。一连好几个小时,他兴趣盎然地谈论地理。在一本价格昂贵的美国出版的地图上,他贴遍了中文名字。”

当然,徐继畬并非生而知之的圣人,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在甲辰《瀛环考略》稿本与戊申《瀛环志略》刻本之间,徐继畬还留下5种其他稿本,即:渠藏稿、第三稿、过目稿、校定稿、北图稿。试比较诸稿与《瀛环志略》的差异就大致可见这一发展的脉络。如在甲辰稿《考略》的地球总说中,希腊部分不过四十来字,认为其为“小洋小国也”,说明他对希腊历史缺乏了解,但到过目稿中,他已明白“希腊为大西洋立国之祖”。这两例说明在数年中,徐继畬增加了许多丰富的世界历史地理知识。

鸦片战争把中国推入世界之中,使中国出现了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但是由于思想的长期禁锢,使得这些先进人物的大多数不能不带着主观意识的框架来看世界。他们的眼睛是睁开了,但映入他们眼帘的却是一个比过去大大扩展了的新“天下”,而不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新天下里,四夷被推向全球,而中国仍被当成是主宰天下的天朝大国。他们之中只有极少数的几个人能够跳出这个局限,而以极其冷静客观的眼光来看待新世界,徐继畬就是这极少数几个人中的佼佼者。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