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海战 字号:
直击2009海上大阅兵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3 13:42  | 文章来源: 香颂

海上分列式一结束,海上阅兵式又接着举行。来自14个国家海军的21艘军舰,以作战舰艇、登陆舰艇、辅助船、训练舰的先后顺序,按吨位大小锚泊成列。每艘军舰悬挂满旗,舰员列队站坡,用海军的传统礼节,接受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检阅,并向多国海军将领致意。

海上列阵最先接受检阅的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旗舰“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它来自俄罗斯东部著名的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接着,美国海军第7舰队的“杰夫茨拉德”号导弹驱逐舰、南亚邻国印度海军“孟买”号和“兰维尔”号2艘导弹驱逐舰、隔海相望的韩国海军“姜邯赞”号导弹驱逐舰和“独岛”号运输登陆舰、巴基斯坦海军“巴达尔”号导弹驱逐舰、南太平洋岛国新西兰海军“特马纳”号导弹护卫舰、来自“花园之国”新加坡的海军“可畏”号导弹护卫舰、来自“千佛之国”泰国的海军“达信”号和“邦巴功”号2艘导弹护卫舰、法国海军“葡月”号导弹护卫舰、孟加拉国海军“奥斯曼”号导弹护卫舰、澳大利亚海军“皮瑞”号巡逻艇、来自南美洲足球之国巴西的海军“加西亚德阿维拉”号两栖登陆舰、来自太平洋彼岸“枫叶之国”加拿大的海军“保护者”号补给舰、澳大利亚海军“成功”号补给舰、新西兰海军“奋进”号补给舰、俄罗斯海军“索鲁姆”级辅助船等舰艇,在海上依次接受检阅。

国际舰队检阅,是海军这一国际性军种特有的海上礼仪活动。参加此次海上检阅的外国舰艇中,有将近一半曾访问过中国。它们见证了中国海军致力推动建设和谐海洋的不懈努力。阅兵舰驶过,值更官的哨声响起,各国海军军官整齐地向阅兵舰举手敬礼,水兵同时向阅兵舰行注目礼。

阅兵舰鸣笛还礼,胡锦涛主席热情地向受阅各国舰艇官兵挥手致意。

最后一艘接受检阅的是“夸乌特莫克”号风帆训练舰,来自“仙人掌王国”墨西哥。那军舰高耸的帆樯和巍峨的身影,那桅杆和帆樯上昂首挺立的全体舰员,那鼓满风帆、挂满彩旗的舰体,令人耳目一新。

看点:

核潜艇:“龟背”里的秘密

在海上大阅兵中打头阵的是“长征6号”核潜艇。所谓核潜艇,就是利用核反应堆作为动力航行的潜艇。核潜艇并不是“携带核武器的潜艇”,实际上,现代核潜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近程导弹和鱼雷为主要武器的攻击型核潜艇,通常不携带核武器;另一类是以中远程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这些导弹通常使用核弹头。从图片上很容易看出,“长征6号”有一个突出的“龟背”,也就是在整体的流线形艇身之上又多出了一个多面体的区域。这应当是收藏弹道式导弹的位置。弹道式导弹在起飞时需要直立的姿态,所以一般要垂直安装在核潜艇舰体内,而它的长度往往超过潜艇舰体的直径,所以需要单加出一个“龟背”来容纳这些导弹。相信随着我国弹道导弹小型化工作不断取得进展,未来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上的“龟背”将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

“大登”:不只是抢滩

除了核潜艇,本次海上阅兵最大的看点莫过于被军迷们称为“大登”的“昆仑山”号船坞登陆舰了。这艘巨大的登陆舰的舰身,挺拔的外形和过去国人对“登陆舰”的印象大相径庭。所谓“船坞登陆舰”,就是可承载两栖登陆船、两栖坦克和气垫船的战舰。和以前的“前面张嘴”的坦克登陆舰不同,船坞登陆舰是“后面开口”的。它承载的武器装备都不需要登陆舰直接送到滩头,登陆舰只需要把这些“乘客”载到靠近敌岸一定距离的地方,这些水上速度很快的家伙们就可以自己下船,直冲敌岸了。

因为不用在前面开口,所以“大登”可以开得很快,跑得很远,这就让它不只是能渡过浅浅的海峡,而可以随着整个舰队远洋作战。它可以随时监视一个海域的动静,也可以充当海上指挥所,或者在救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驱护舰:渐进的“积木”

相比之下,驱逐舰和护卫舰(统称“驱护舰”)的“道道”就要细致得多。比较新式的驱护舰和比较老式的相比,舰形肯定会更符合隐形化潮流。然而,作为各种分武器系统的搭载平台,它们上面的“物件”往往有更重要的意义。驱护舰的武器和电子装备往往是独立设计的,可以像“积木”一样在不同的舰体之间随意组合,而仔细观看这些“积木”的变化,就可以了解中国海军“小步快跑”摸索前进的道路。

在“兰州”级导弹驱逐艇舰上建筑的“前脸”上,可以看到两个形状像大平板,有一定弧度的装置,在后侧面还有两个。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很先进的“相控阵雷达”。所谓“相控阵”,就是把很多小的雷达集中在一起。这样雷达不用转动就可以向各个方向搜索,并且可以一下子对付多个目标。而在舰形几乎一样的“广州”级上,则没有这样的装置,相反能看到在桅杆顶上有两个相互交错一定角度的“大平板”,有人认为这是“顶板”三座标搜索雷达,先进程度不如“相控阵”。在类似舰型上采用两类不同的雷达,正说明我国海军的发展一方面追求不断进步,一方面也在保持稳健的步伐。

      1   2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