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认为鱿鱼是一种聪明的软体动物,早期它们也曾有着坚硬的外壳,并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但是在多年的进化战争中,它们不得不放弃身上笨重的盔甲,借着像脊椎动物一样敏锐的眼睛和聪明的大脑,成为能在海洋中到处游动的猎食者。它们必须比鱼更聪明,比鱼做得更好,才能更敏捷、更具爆发力和更有机动性。
洪宝鱿鱼被称为巨型飞鱿鱼,是迄今为止人们所能见到的最大的活鱿鱼之一。它出生时只有几克重,而在两年内就可长到70千克,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在两岁以后除了齿鲸和人类以外,没有任何海洋动物可以触犯它。
如此之大的身躯在海洋中却是矫健如飞,也正是它们敏捷的速度深深吸引了以研究生物神经系统电传导而著名的威廉·希米的注意,他猜测鱿鱼大脑轴突一定不简单。
解剖研究证明,洪宝鱿鱼的轴突功能的确非同一般。一只体长只有20.3厘米的小洪宝鱿鱼的轴突竟长达12.7厘米,它是启动鱿鱼逃跑机制的神经元。轴突把生物电信号发送到套膜的肌肉细胞,引起这部分肌肉进行强有力的收缩,把水从鱿鱼体内的虹管中排放出来,借以达到它向前或向后游动的目的。正是这种翻飞自如的游动,才使鱿鱼这种软体动物成为海洋中主动的猎食者,并有幸发展为数量庞大的生物族群。
以往人们误以为鱿鱼是被动的猎手,它们随着洋流游动,碰到什么就抓什么吃。可是威廉的研究却得出相反的结论,它们不仅有着固定的洄游路线,而且它们一生中都在主动出击捕捉猎物,从来不靠运气生存。
此次日本科学家所拍摄的资料也佐证了威廉的理论。被命名“大海怪”的巨型鱿鱼在拍摄的一个小时内,始终在用自己的触须和身体捕捉猎物,一点都没有“拾人牙慧”的举动。
洪宝鱿鱼的生殖方式非常特别,它们可以近距离交配受精,也可以远距离受精。雄性鱿鱼的性器官很长,有点像高压水枪。所以雄鱿鱼有时不必靠近雌鱼就可以将精液射到它们身上。测量发现,雄鱿鱼的性器官差不多和它的身体一样长。雌鱿鱼得到精液后就把它储存在自己嘴四周的囊里。在对一些神秘的暗示做出回应之后,雌鱿鱼就将卵从虹吸管中挤出,并让它们受精。
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是,绝大多数的雄鱿鱼在搁浅或被人捕捉后,都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将自己体内的精液排出体外。所以在搁浅而死或被捕捉后放进养殖箱的鱿鱼身上,人们总会发现有一片片粘稠的精液。科学家至今也弄不明白,它们为什么这样做。它们要留下自己基因的愿望竟是如此的强烈?
当被问及潜心研究鱿鱼轴突的重要意义时,威廉·希米表示,传送电压的离子通道是神经和肌肉细胞的薄膜中复杂的蛋白质,它们的功能像毛孔,能允许带电的原子进出。细胞分别给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和氯化物离子提供独立的通道。威廉的关注点正是这钠离子通道,它把带正电的钠离子输送到鱿鱼带负电的庞大轴突的内部。
轴突利用布满体内的离子通道所产生的势能来传导神经信号。当通道的“门”快速地开合时,“动作电位”——电荷的急剧颠倒,会从轴突的中心传导到它的末端,发生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7米。
人类神经元的机制与鱿鱼的情形近似,但是人体的离子通道会因为遗传基因的混乱而无法正常行使功能。其表现是使神经肌肉产生病症,比如肌强直,它让肌肉变得坚硬并丧失弹性。在多发性硬化中,钠离子通道的破坏可能会引起这种病的一些症状。假如我们能对指挥离子通道构成和排列的基因了解得更多的话,我们的生物医学将会大受裨益。
就是再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科学家也不能用活人解剖研究获得,但是鱿鱼却是再好不过的替代物。这样说来,鱿鱼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美味佳肴,还为我们的健康做出莫大贡献。那么,我们更应该善待它们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