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视频 字号:
海啸暂未到,预警且先行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2 20:08  | 文章来源: 香颂

阿拉斯加海啸预警中心(ATWC)是为阿拉斯加、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华盛顿、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服务的区域海啸预警中心。

区域海啸预警中心负责监测其所属地区的海啸,预测海啸到达的时间和对海岸的影响,向有关部门提供最早的海啸信息。为了及时、准确地对地震海啸进行监测,这些区域预警系统一般都拥有很多地震台站和潮汐台站,这些台站通过遥测方式发送数据。地震位置确定后,通常在15分钟或者更短时间内,就可以将根据地震信息做出的海啸预警发布给这个地区的公众。但由于这种海啸预警只是根据地震数据做出的,有时预警信息发出后,海啸并没有生成。

为了迅速地将海啸预警信息向公众发布,世界上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国家和区域海啸预警系统,如法国(法属玻利尼西亚群岛)、日本、俄罗斯、智利和美国,都拥有先进的区域海啸预警系统,这些区域预警系统只利用地震信息,向震中附近的人们提供最早的海啸警报,而不用等待海啸得到确认。

目前,印尼、地中海、加勒比海,都建立了各自的海啸预警系统,但是如何把各个的系统统一起来,加以完善,任务依然很艰巨。

海啸预警系统是拯救生命的系统,显然,拯救生命是最终目标,也是人们最基本的愿望。

虽然同为海洋灾害,因其发生机理的差异,预报的方式方法和难度也是相差甚远。以目前的科学水平,人们无法在1~2天前对海底地震等地壳变动进行预测,而由此引发的海啸预测就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全世界的地震监测网已经能够在地震发生后的1~2分钟内测定出地震的发生、震级、震源,以及相应的地震参数。

作为海啸,科学家们要以地震参数为依据,按照海啸波的特征,局地海啸需要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到达沿海,越洋海啸则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后才能到达沿海。如果有一套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在这期间内,完全有信息传递和应急反应的时间,这也说明了所谓的海啸预警系统,不仅仅是预测,事实上警报系统也是相当重要的。

如何建立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呢?一方面是要加强对海底地震的预测预报,在海啸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将海啸的情况确定下来,而后,系统将转向警报和撤离。在此过程中,一个完善的通信网是极为重要的。一名在新加坡工作的印度科学家,当他得知印度洋上发生了9.0级地震以后,马上意识到将会产生地震海啸,于是他立刻电话通知印度家乡的亲人。结果,这个印度东海岸的小村庄里的100多人全部逃生,无一人死亡。当得到海啸警报信息以后,当地政府如何组织安全撤离,和撤离后的安置工作是预案中的核心。只有当预案变得成熟的时候,撤离工作才能是有组织、有秩序的,只有这样,躲避海啸才是最行之有效的。同时,加强海啸防灾救灾知识、合理的规划沿海占地、保护海岸的自然生态环境、加强海啸预警演习,也是能否安全撤离的决定因素。

国际上,海啸检测的主要手段是岸边、岛屿潮位站,压力式海啸监测浮标,GPS海啸监测浮标和卫星。目前我国仅有潮位站一种监测手段,这给及时、准确、有效的海啸预警带来很大困难。

海啸一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作为一种海洋灾害,海啸在中国的大陆并不多见,而在台湾地区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47年—2004年的2000多年间,中国沿海共发生29次地震海啸,其中有8~9次为破坏性海啸。很多资料上都记载了1781年5月22日发生在台湾南部的一次大海啸,持续了数小时,台南的三个重镇和20多个村庄先被地震破坏,而后又被海啸吞噬,海水深入陆地达120千米。海啸过后,这里只剩下一堆瓦砾,几乎无人生还,死亡人数近5万。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了对海啸的研究工作。通过分析研究大量的海啸史料,得出了我国海域地震海啸的分布概况和发生频率,这在当时的科技水平条件下,已经算是飞跃性的成果。1983年,中国正式成为国际海啸协调组成员国,此后,我国也有了专业从事海啸预警业务的部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此,我国的海啸预警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国际上,海啸检测的主要手段是岸边、岛屿潮位站,压力式海啸监测浮标,GPS海啸监测浮标和卫星,后三种方式目前我国还都不具备,仅有潮位站一种监测手段,这给及时、准确、有效的海啸预警带来很大困难。如果错误的预警海啸信息,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会引起社会公众的恐慌。目前,美国的预警时间为20分钟,日本则是将全国分为66个海啸预报区,在地震发生后,日本国家气象厅在3分钟内要报出地震强度,大约5分钟要做出海啸预报。而我国的海啸预警系统在快速响应、准确预警上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正在加强对于海啸的研究,并且还计划配备海啸预警所需的大型计算机。

      1   2   3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