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漆黑冰冷的海底,无数的发光生物如繁星闪烁,让死寂的海底世界顿生活力。
它们为什么能发散不同颜色的光芒?它们发光的潜在目的是什么?
海洋发光生物研究竟蕴涵着重要的军事意义。

文/杨素梅
地球之所以瑰丽是因为它拥有浩瀚的海洋;海洋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它有纷繁深邃的世界。
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还不如对月球了解得多,有科学家断言:将人类探索外太空领域的经费完全用于研究海洋,一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质的飞跃。仅以海面以下220~1000米中层海洋为例,那里存在着地球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其间的生物数量比陆地上生物总量还多,而目前已知的生物还不足全部的5%。有些生物因为自身能够发光,所以最先吸引了科学家的眼球。
是信息,也是武器
中层海域的生物大多数都会发光,而且发光的形式千差万别,异彩纷呈。它们通过发出迷惑性光点、闪光、脉冲、微光、逐渐扩散的光环、持续稳定的光亮和猛然射出亮光来伪装自己。一些光点非常弱小,如鞭毛虫发出的光只有0.001瓦特,持续时间只有十分之一秒。而一些水母所发出的蓝色光环可以传播1千米甚至更远的地方。一些发光鱼用自身特殊的发光装置进行照明,或引诱猎物迷惑敌人。当然,福祸相倚,利害并存,发光也会暴露自己的目标,而成为人家的美餐。
海蛾鱼
由于进化的原因,大多数生物只能发出蓝-绿色光,极少生物可以发出红色光。比如海蛾鱼不但能够看到红色光,而且能够通过其眼睛下方的器官发出红色光,照亮猎物或与同类取得联系。海蛾鱼的这个器官就像是手电和红外瞄准器。海洋中只有芝麻大小的海萤火虫能够喷射闪亮的光点,光点悬浮在水中,它接连再喷射,使大小一致的光点排列成一条亮线,有点像焰火弯屈下落的样子。别以为它是在玩耍,其实这正是海萤火虫求偶的信号,有意交配的雌性会游至光点的顶部,与其成就好事。肉眼刚能见到的生物,居然身怀如此绝技,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有一种能发出强光的鱼形状酷似亚马孙流域的食人鱼,它的光是从鳃后的一根管子迸射出来,而且总是在危险临近的一刹那恰倒好处地照向敌人的面部,那强度足以使对方立刻丧失视觉。比较而言,乌贼鱼释放的墨汁实在是太小的伎俩了。
只要是光,它的科学道理是一样的:围绕原子核,以常规轨道旋转的电子,受到加热时被赋予能量,于是移动到更高的轨道旋转。当电子返回其原来轨道时,便以光的形式释放一些能量。在生物发光现象中,电子通过两种化学物质的协同作用得到推动,一种叫虫荧光素酶,由它刺激另一种化学物质——虫荧光素,并使其发生氧化,推动电子移至更高的轨道,轨道降低时电子发光。所有的生物发光道理大体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