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海啸1960
智利大海啸是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1960年5月,智利蒙特港附近的海底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地震。其持续的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先后发生了200多次不同震级的地震,最高震级达到8.9级。大地震引发了骇人的大海啸,海浪高8~9米,最高达25米。强大的海啸波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太平洋沿岸,以蒙特港为中心的800千米以内的地区几乎被扫荡一空。除了智利以外,夏威夷群岛、日本、菲律宾等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1960年,智利。海啸过后。
海啸何来?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层有数块厚度为70~250千米的岩石圈板块,它们飘浮在一层称为软流圈的黏性地幔上。这些板块覆盖整个地球表层(包括陆地与海底),飘浮速度各异,最高移动速度可达10厘米/年。两个板块相连之处称为板块边界,而边界类型则取决于板块之间的移动方式。板块间的移动方式包括:扩张,两个板块背向分离;转换,两个板块彼此横向交错;俯冲,两个板块相向移动,其中一个板块下降到另一个的下方。俯冲带的标志是大洋里的深海沟。与环太平洋众多俯冲带相伴的是火山群岛或火山链,因此有人称之为“火环”。
海啸通常由地震引起,少数由海底或海岸山崩或滑坡引起,由海底火山喷发引发的几率较低,因巨大陨石撞击海洋引发的情况更为罕见。但是,海底火山喷发威力强大,可造成巨大的海啸。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引发高达40米的海啸波,夺走了3万多人的生命,淹没了沿岸无数村落。大多数海底强烈地震发生在俯冲带,海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或另一新形成的海洋板块下方。这类强烈地震占全球地震所释放的总能量的80%。
然而,并非所有的地震都会引发海啸,只有在海洋深处或其附近的断层发生地震,并导致一块面积巨大(可达10万平方千米)的海床纵向移动时,才会产生海啸。大部分具破坏性的海啸都是由位于俯冲带的浅源(震源离海底不足70千米)地震造成的。引发海啸的因素包括:海床纵向和横向移动的幅度;移动的海床的面积;水底沉积物在震动下的沉降情况;能量由地壳传到海洋的效率。全球所有海域都由可能发生海啸,但由于全球大地震多数发生在太平洋区域,所以太平洋及其临近海域产生破坏性巨大的海啸的几率较大。
海啸来时:一起跑向海滨高地!
在这幅绘画作品中,人们立于山顶观看海啸。
当破坏性的海啸仍在深海大洋中时,通常其波高只有几十厘米甚至更低,海上的船只甚至难以察觉。但当海啸到达较浅的近岸水域时,海啸波的能量由海底传到海面而得到聚集,海啸波的高度急剧上升。有时,在海啸要到达前,岸边海水会向海的方向退却,露出的海底比潮水最低时还要低。如此显著的潮水退落,可视作海啸袭来的前兆。另外,海啸到来之前,人们会感到地面震动,或是听到如火车行走般的巨响。这些皆可视为海啸的征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