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全球变暖 字号:
谁来为全球变暖买单?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2 19:24  | 文章来源: 香颂

作者:汤家礼

大量的科学证据已经表明,人类对全球变暖的发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根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和鲸豚保护协会最近发布的报告,鲸、海豚等动物正因为气候变化而越来越受到威胁。生活在极地冰水中的白鲸,更是由于栖居地和食物资源的变化而备受影响。在这些海区,由于海水温度的升高,一方面海冰不断消融,另一方面像磷虾这样的处在食物链基部的海洋动物数量也在不断下降。这些对于依赖这种环境条件生存的大型海洋生物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伤害。

而在英国,生物学家对所采集的数百个蝴蝶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许多种类不仅仅出现的时间提早了,而且它们向北方所能达到的地理范围也远远扩大了。有些原本生活范围狭窄的种类,目前已经蔓延到了苏格兰的一些地区。这都说明,气候变化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IPCC今年发布的一系列报告指出,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能够证明人类活动影响全球平均气温和气候的证据。专家还指出,即使温室气体排放量一直控制在2000年的水平,“在今后的20年当中,气温仍会以每10年升高0.1度的速度升高,进一步变暖的趋势并不会被改变”。当然,现实情况是这些气体的排放水平并非保持在2000年的水平,因此,“全球变暖”的列车并没有在某个站点停靠,而且它的影响已经通过更多的渠道降临在人类的生活中。

一个由全球2500名顶尖气候科学家组成的学术团体得出结论,全球变暖绝对不是“闹着玩儿的”,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这两种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已经远远超标。

最近,IPCC引证了那些由全球变暖导致的恶劣气候状况,包括过去30年里发生在北大西洋的密集的飓风;西非荒漠草原(撒哈拉沙漠和非洲南部更为肥沃的地区之间的边界带)、地中海、南非和南亚的部分地区自1900年开始变得干旱;从1970年开始这些地方的干旱时间变得更长且更加严重。由于气候变化,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同样也遭受重创。据估计,每天减少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大约在150种左右,而气温如果升高1.1摄氏度,就意味着“有30%的种类所面临的绝灭风险将增大”。

变暖和与之相关的季风和信风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喜马拉雅山脉冰川的缩减。如果按照目前的速率继续下去的话,不到2035年,喜马拉雅冰川就会完全消失。喜马拉雅的冰川融水是印度北部最大的淡水供应源。因此,如果冰川真的消失,喜马拉雅-印度地区将有5亿左右人口、其下游的2.5亿人口都将面临着缺少淡水的局面。世界人口中,最为贫穷的那部分最容易受到气候危机的冲击。根据IPCC的数据,单在非洲就有2.5亿人会在2020年来临前持续受到缺水的压力。气候变化还会致使另外的5千万人面临饥荒;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1.32亿人;而到了2080年,将达到2.66亿人。IPCC还预测,到2050年的时候,中亚和南亚的粮食生产将减少30%;而到2020年时,在一些非洲国家,以降雨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将减产50%。

此外,成百上千万生活在沿海和低洼区域的人口将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巨大威胁。据估计,到2050年时,全球大约有10亿人将因全球变暖而不得不迁居,其中有2.5亿人,可能是因为洪水、干旱或饥荒而流离失所。

2006年,美国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詹姆斯·汉森在《纽约时报》上面发表文章说:“我们最多还有10年——这10年不是用来做决定是否采取行动,而是要彻底改变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形势”,否则,很有可能还会发生其他无法预计的灾难。

IPCC分析,在全球变暖的背后起到推动作用的因素,主要是那些经济命脉依赖于使用化石燃料的富庶国家和大企业,它们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将环境损害计入其市场成本。不过,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改用更加清洁的能源有可能有助于在眼前或遥远的未来减缓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但是根据IPCC的报告,世界各国都必须找到适应气候变化的办法,毕竟至少从30年前,人类活动就已经开始作用于全球的气候系统。对于很多问题,人们必须重新进行考量,它们包括对森林大火、水环境、移民、旅游的管理以及其他更多方面。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