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结果显示,北极的海底地形仍有许多地域模糊不清。专家认为,北极的相当广袤的大片地区目前看来“是大陆架的一部分。因为它属于自然延长的范畴”,加拿大的地质勘察所的贝阿夫夫博士说,“大陆架自然延伸的这片海域有加拿大西部3个省那么广阔的地域,所以将这片海域纳入加拿大领海是完全可能的”。贝阿夫夫博士的立场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围绕北极海的海底归属,各国拉开了联合勘察战的帷幕。新春伊始,涉足北极勘察大军的急先锋俄罗斯勘察队就披甲上阵了。早在2001年,俄罗斯就向联合国提出申请,要求确认包括北极点在内的12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属于俄罗斯的大陆架延伸部分。结果是联合国以该海域海底地形的资料不充分为由,没有受理这一申请。
一方面,丹麦和加拿大围绕着班斯岛的归属问题正展开激烈的对峙;另一方面,加拿大与俄罗斯又联手推出共同勘察延伸到两国之间的罗莫诺索夫海山计划。这座海山与加拿大和格陵兰的陆地相连,若按国际法准则行事,则对加拿大极其有利;美国也不甘坐冷板凳,积极参与各项勘察工作。新汉普夏大学的沿岸海洋地图制作中心,在过去的3年间曾先后2次向阿拉斯加的楚克奇海以北派遣勘察队,去实地探考美国的权利及其海域的范围究竟有多大。
尽管人类开发北极的气势如虹,但北极极其恶劣的冰雪世界,着实令人不得不在望而怯步的同时,冷静思考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问题:是否会得不偿失?
毋庸置疑,人类对北极的深入勘察规模和活动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沿海各国都清楚,在确定大陆架的国境线时,由于海底的岩石组成在不断变化,必须根据特定的固定点和特征标志来做出正确的界定。美国科学家正使用超高灵敏度的声呐装置,扎扎实实地执行海底声波探察作业。尽管仪器的精度很高,但勘察依然受水面解冻断裂冰川割破时所产生的音响的影响。如今,在北极冰原上还有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就是处处可见的石油大财阀的身影。
在北极,地质标本的采样是极其困难和复杂的。2004年,有14个国家的国际勘察团先后采集到了1400米水深的罗莫诺索夫海山的岩石,旨在弄清这片海域存在着巨量原油的可能性。但勘察团在钻探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难以想象的技术难题,而且必须下大气力才能攻克。此外,为保证运载挖掘设备的运输船不致受到流冰的冲击,每次勘察作业都必须由2艘破冰船开道护航。
现在的北极,星罗棋布地矗立着世界知名石油大财阀的勘探设施。“很久之前,石油财阀们就已取得了不少具体的成果”,丹麦格陵兰地质研究所的索伦森博士说。虽然现阶段的勘察还没有触及北极海的冰下,但已在其周边的海域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俄罗斯捷足先登,已经为开发巴伦支海的施特玛天然气田向全球招募合作伙伴;2007年,挪威打算开发奥尔曼气田,如若成功,挪威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二天然气出口大国。“即便在远离陆地10海里的海域发现了石油,这也并不意味着在200海里的海域同样拥有开采权”,美国能源咨询公司的马卡伊总裁给踌躇满志的挪威泼了一瓢冷水。
在极冷的北极施工所需的挖掘费用,是同样规模下开发墨西哥湾的5倍。譬如,开采前必须将北极的表面冰块彻底清理干净。仅此一项,“黑色钻石”的获取就难于上青天。“在这样苛刻的开发环境下,一切都得从头开始。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最高水深4000米的深海底作业。北极根本就不存在陆地那样的适合化石燃料开采的场所和地质环境”,挪威石油管理局的地质学家布莱克博士说。不言而喻,如果燃料紧缺和石油危机进一步深化的话,能源产业界的大亨们就只能义无返顾地将唯一的目标和希望锁定在北极大陆上。
“50年后,生物资源和遗传物质或许会成为最令人瞩目的替代能源”,布莱克博士充满信心地说。目前,许多国家级的勘察团正在调查采掘一种称为“冰气混合物”之未来能源的可行性。尽管人类开发北极的气势如虹,它的能源蕴藏量在一定程度上也确能满足人类社会的阶段性需求,但北极极其恶劣的冰雪世界,着实令人不得不在望而怯步的同时,冷静思考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问题:是否会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