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加强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文件和与湿地相关的研究文献也越来越多。为什么国际社会、各国政府与专家学者如此重视湿地呢?
湿地——尽管它的面积占地球面积的百分比很小,但由于其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湿地对地球的生命系统有着重大的作用。近百年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种种干扰与不适当开发利用,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重大威胁,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存。以城市湿地为例,城市湿地可以为人类带来充足、干净的水资源。我国许多城市都面临着缺水的问题,城市湿地的重要性正逐渐显现。溪流、河流、池塘、湖泊等湿地蕴含了大量水资源,是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水源。如果一个城市中存在大量湿地,就可以充分储存外来入水和雨水,使一个城市的水资源储备能够满足各种生活、生产的需要。湿地为人类带来的生命的滋养和文明的灵动。
但是事实并不容乐观,众多的建筑堤坝和开垦农田,切断了湿地的连通性,导致了许多重要鱼类灭绝或濒危;山地建设和农业发展导致河湖淤积、水土流失,使河床塞满淤泥,大大降低了湖泊蓄水和河流排水能力,威胁了水资源的供给,而且增加了洪水造成的破坏;水域地区的过度使用以及森利退化,减少了水量,使湖面下降,河流干枯;污染还使大量水系统变得有毒,威胁着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此外,湿地的破坏还可能使全球变暖加剧。有“河流之王”称号的南美第一大河亚马孙河全长6440多千米,其支流有上千条。亚马孙河流域的泥炭湿地面积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4%,却储存了陆地檀被和土壤中25%~30%的碳,算算足有5400亿吨。如果湿地退化,这些碳将以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形式排放到大气当中,直接导致气候变暖。
湿地是地球赋予人类的珍贵礼物,需要人类的精心呵护和关爱。一旦湿地消失,人类还能指望得到充足的水资源、宜人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放松心情、亲近自然的机会吗?
保护湿地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保护是重要的公益事业,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从法律政策、组织机构、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保障。为了保护湿地,各国都正在抓紧出台国家湿地保护条例,完善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实行天然湿地的“零损失”制度。与此同时,这也需要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中国的湿地种类众多,具有重要的人文和生态价值,因此湿地保护工作就更为重要。加强对湿地的科学管理,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科技领域中迫切的任务之一,人们不仅要“抢救性”地保护湿地,而且要“建设性”地保护湿地。据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60处,总面积达1600多万公顷。目前,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香港米埔湿地、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湖南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和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这7处湿地已被首批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随后,又有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黑龙江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内蒙古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大连斑海豹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沿海滩涂湿地、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广东惠东港口海龟保护区和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这14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单。与此同时,加强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也在全面展开,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全国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还不容乐观,湿地保护工作还任重道远。
对于湿地的保护,应像2008年2月2日国际湿地日的主题“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中说的那样,关注湿地,关注湿地健康,关注湿地保护。只有维护健康的湿地,才有健康的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