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瑾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湿地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仅占地球总面积2%略多一些的湿地生态系统,虽没有海洋的浩瀚、森林的广袤,但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它支持了全部淡水生物群落和部分衍生生物群落,其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对地球生命系统有着重大的作用,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
生命的滋养 文明的灵动
从广义上讲,湿地被定义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的统称。根据这一定义,湿地便囊括了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以及盐湖等。
早在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1992年中国加入该公约。此后,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从1997年起,每年的2月2日被定为“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
《湿地公约》签署距今只有30多年,但湿地的存在却有30多亿年了。
湿地对生态的调节作用至关重要,早在19世纪20~30年代,科学家们就发现了湿地的巨大作用。作为湿地组成部分的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人们平时所用的水有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又可以为周围地区的工农生产提供水源。因此,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同时,泥炭沼泽则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湿地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水源,也能补充地下水、过滤和净化水源。有人说湿地像一块巨大的海绵,的确,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存储过量的降水,然后均匀的把径流放出,以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此外,湿地还可以影响小气候。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湿地对生态的调节作用,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循环都会发生巨大改变,因此,湿地也被称为是“地球之肾”。
湿地是世界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有沼泽、极旱地、湿草垫、湖泊、河流、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等多种形态,因此,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淡水资源、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等方面的作用自然是不容替代的。同时,又因其是在自然界状态下遵循自然演替规律发展而来的,因此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很高,不仅能为大量的水生动植物提供优良的生存场所,也为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的场所。没有湿地的存在,许多野生动物将无法完成其生命周期,保持生物多样性也将无从谈起。正因为如此,科学家们也把湿地称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