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郑玉琢
在过去的40年中,人们对开发潮汐能的兴趣未曾消减。最初,兴趣的焦点集中在河口处,大量的水通过狭窄的河道产生高速的流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此后,工程师们设想,通过水坝和涡轮产生的巨大水流将会是一个更为有效的发电方式。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的一座潮汐水坝验证了这个设想的可行性。朗斯潮汐发电站至今为布列塔尼半岛(法国西北部地区)提供着90%的电力,在2007年之前,其主体的翻新工程将被完成,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世纪,朗斯电站依然可以发挥它重要的作用。
尽管朗斯电站取得了成功,但是其他形式的潮汐拦河坝至今没有被成功建造,部分原因是环境因素的关系。拦河坝会给航海运输和鱼类的生存带来一定的影响,下降的潮差可能会破坏水鸟们大量的潮间带栖息地,大坝中淤积的沉积物也会不断腐蚀着河口。截至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河口潮汐能的利用模式已经被基本放弃,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已经把注意力集中在近岸潮汐能的开发潜力上了。
潮涨潮落,会在浅海水域产生巨大的海流,海底崎岖的地形致使海水要流过狭窄的水道或绕过岬角,如同风咆哮着穿过峡谷和山脊一样。然而海水却具有比空气更高的密度,这意味着5~8节流速的海水产生的能量要比相同的风力产生的风能要高很多;另外,不同于风快速通过峡谷和山顶那样不可捉摸,可以预测的近岸潮汐是更为可靠的能源。每12个小时发生的涨潮和落潮,使得海水流速在一天之中有4次可以达到它的峰值速度,这为潮汐发电提供了良好而稳定的时机。目前,有两项近岸潮汐能开发技术形成了竞争的局面——潮汐栅栏和潮汐涡轮技术。
全球近海潮汐能资源是巨大而丰富的。20世纪80年代晚期,在全球已被确定的适宜开发潮汐能的海域所估算到的能源超过了33万兆瓦。东南亚成为潮汐能开发的热点地区,特别是中国和日本的海岸线附近以及菲律宾群岛之间无数的海峡都潜在着开发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