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上升将会导致热带雨林“异变”
蒙特贝尔特热带雨林的生命线是季节风。因季节风带来的水蒸气,在到达山涧地域后就会变冷,进而变成云层。在漫山遍野的雾海笼罩下,整座山脉凉气逼人。多少世纪以来,各类植物和昆虫、动物栖息在这片广袤的地域,世世代代以此为家。
地球和季节风的温暖化使得这里夜间的气温上升,上空的云层增多增厚,大大遮掩住了昔日的阳光热量,进而导致白天的气温下降。这种气温很适合壶菌属生物的繁殖和生长。现在,在水中疯长起来的壶菌属植物,已在中南美洲的广袤热带地域大规模繁殖开来。壶菌属水生植物很喜欢在青蛙的皮肤上繁衍生殖,它在青蛙外体上形成了一层厚厚的隔挡盔甲,致使青蛙无法通过自己的皮肤吸收水份来维系生命。最后因严重脱水而死亡。另外,壶菌属植物的毒素也是造成青蛙灭绝的主要原因。
“目前青蛙的大量灭绝仍在加剧,水陆两栖动物在地球变暖灾难中属于第一轮牺牲品”,生物学家哈温斯表示。自此之前,先后有不少著名科学家对地球变暖的恶劣影响提出过的警告。他们纷纷将从蒙特贝尔特热带雨林等世界各地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发表在有影响力的媒体上,并希望引起世界关注。
或许任何反抗都是徒劳无益的,至少是无效的。科学家们对世界各地展开广泛调查后的报告得出结论,不用多久,将有更多的物种灭绝或行将灭绝。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间,虽然全球气温仅仅均升了0.6℃,给动物界带来的却是致命性打击。由于全球变暖的日益加剧,动物们不得不四处迁居,寻找适宜生存的栖息地,使它们正常的交配、筑巢等生活习惯陷入混乱。许多动物的天敌趁火打劫的可能性也必然增大。可供动物正常栖息的“地盘”日趋紧缩,食物等资源的竞争残酷性日益增大。
揭开原始自然状态下的生物灭绝之谜
面对日益加剧的全球变暖,生物界的选择只能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用得克萨斯大学生物学教授哈麦森的话来说,就是,“迅猛的全球变暖,远远超出了生物的进化适应能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早已远远落后于全球变暖的突飞猛进”。但也有不少专家对全球变暖的现象并不感到意外和吃惊,他们的观点是“无论什么样的疾病蔓延,可以说均与气候条件息息相关。不同物种,特别是捕食动物与寄生生物之间的关系变化和状况也是极其复杂的。将这些变化因素输入与气候变动相关的模型中演算,却得不出任何直接结论。所以说,全球变暖的影响恐怕只能宏观预测一下。”
蒙特贝尔特热带雨林的状况,使长久以来缠绕在诸多学者头脑中的不解之谜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一个个巨大的谜团久久困扰着他们:为什么一块丝毫没有遭受破坏的自然公园和保护区中的野生生物竟然也会蒙受灭绝之灾?丑蛙灭绝的原因,从酸雨到紫外线,众说纷纭。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许多专家才开始关注大量壶菌属植物。专家经深入观察后得出结论:壶菌属是丑蛙死亡的元凶。
哈温斯博士却对这一结论不以为然。实际上,不仅是丑蛙,几乎所有的水陆两生动物均没逃过死亡的命运。倘若壶菌属真是罪魁祸首的话,为什么壶菌属植物仍在大量繁殖孳生?它们是全球变暖恶果的唯一受益者?带着种种疑团,前不久哈温斯观察到,壶菌属只是在雨期加速繁殖,气候变暖时壶菌属的毒性或危害性才会增加。他还发现,在茫茫热带雨林中,全球变暖后形成的自然环境条件恰恰比较适宜大量生物的正常生长。但严酷的现实是,雨林中80%的物种已灭绝,而且随着气候逐年变暖,物种灭绝的速度和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如果说夺去蛙类性命的“子弹”是壶菌属植物,那么“扣扳机的枪手”就是气候变暖。随着气候的变化,疾病的病毒结构也会改变,但目前的征兆还不十分明显”,哈温斯说。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中国新疆天山冰川每年退缩8米。
气候变化危害很广
为寻找更为凉爽的生存环境,许多物种都不得不往更北、更高海拔的地方逃生。自古以来,在素以拥有20多种蜻蛉生息圈而闻名的英国生态保护区,与40年前相比,几乎往北迁移了90千米。然而,地球的环境毕竟是有限的,生物界为生存而被迫作出的大迁移也着实会引发严重危机。当今世界各地,动物世界争夺栖息地的战斗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位于北极海域的巴芬岛上,从900千米以南迁移来的加拿大红狐狸,现已对当地的“土著居民”北极狐的生存构成了威胁。诸多科学界的研究显示,这些复杂的现象都是由蒙特贝尔特热带雨林环境恶化所引起的。
这一地域的变暖还直接导致了夏季干燥期大大延长。许多能适应干燥气候的生物纷纷往这一地域大规模迁移。原先栖息在这片山麓地带的许多生物受到外来物种入侵的无情蚕食,渐渐消逝殆尽。例如,自古以来就生存在热带雨林的绿嘴鹃之所以濒临灭绝,就是因为新入侵的物种夺取了它们的食物并霸占了它们在雨林中的巢穴。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生物链的崩溃,可能会产生毁灭性的后果。
相反,全球变暖又使害虫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科学家们几乎一致认为气候变动与农业虫害的猖獗关系密切。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专家比温特尔教授直言:“毋庸置疑,气温上升会比外来物种入侵更易于使农作物蒙受巨大损失。外来物种要战胜固有物种并将其赶尽杀绝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气温上升将直接助长害虫以铺天盖地之势完成对固有物种的‘围剿’。”
物种难道要灭绝一半?
整个地球的气温平均上升2℃时,许多生物会自然灭绝。尽管这个温度与电影中所宣扬的地球最可怕的热度还相差甚远,但却足以令人担忧。目前,格陵兰岛冰架已经开始融化,其周边海域的生物群也陷入了生存危机。无论是海中的浮游生物还是以浮游生物为饵食的鱼类、专门靠觅鱼为生的海豹、专吃海豹的北极熊、以海豹和北极熊为主要营养来源的爱斯基摩人,都饱尝全球变暖带来的恐惧和辛酸。
全球变暖使得生活在南极的低且数量骤减
澳大利亚库克大学的热带生态专家威里阿姆兹博士在过去的20年间,对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昆士兰山岳地带的热带雨林以及野生生物的进化过程进行了潜心研究和悉心观察。他发表的研究报告引起了国际轰动。他指出,该地带的热带雨林是罕见的生物宝库。5亿年间,有几千种珍稀动植物在此繁衍。这片热带雨林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一部分。威里阿姆兹博士对目前气温上升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用计算机进行了预测。威里阿姆兹预计到2100年,栖息在昆士兰山岳地带的热带雨林里的物种将灭绝50%。“这个预测结果令人震惊,现在到了认真反思的时候了;然而,可悲的是,人类仍在一意孤行”,威里阿姆兹说。他认为,人类对全球变暖依旧漠视,一旦最恐怖的灾难降临地球,无论人们再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来挽救,恐怕都将为时已晚。因为由全球变暖造成的生态危机决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